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申言之,“君子”人格在道德上指向“内圣”,在事功上指向“外王”;“真人”则与仁义的道德观念、是非的真假之辨、礼制的社会规范等保持一定距离,因而是超乎世俗的目的和意向,不以生死为念,而与自然为一,其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命境界均合乎自然之道。这种终极意义上的道之“真”,其实蕴含某种本体论的内涵,“真...
新书丨《道通为一:宋徽宗<老子>注与道家哲学》|儒家|庄子|王安石|...
在基本的思想内容中,“道通为一”是理解宋徽宗所释宇宙论的关键,其具体内涵在于道通有无为一。宋徽宗继承了王安石“有无之体用皆出于道”的观点。他认为:“道复于至幽则小,而与物辨;显于至变则大,而与物交。”“与物辨”显明的是本体与现象之别,“常”与“非常”之差异,是“常无”之体现;“与物交”...
儒学研究 | 张培高:“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专指
清孙奇逢《四书近指》卷十一也说:“夫子之道内圣外王修己治人之道也。”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充分表明了“内圣外王”已经成为儒家学说的理论宗旨。同时,从元以后儒者的论述中可知,他们对“内圣外王”的理论有高度自信,实已把“内圣外王”作为儒学的专指。“内圣外王”之含义在儒学内部的演变入宋以后,儒者们...
王安石何以融贯治道
在对《老子》的阐释中,王安石探讨“道”的基本内涵。道首先是无名无形,不可言说的:“道本不可道,若其可道,则是其迹也。有其迹,则非吾之常道也。”道的核心特质是“自然”,即自本自根,无所因亦无所法。“人法地之安静,故无为而天下功。地法天之无为,故不长而万物育。天法道之自然,故不产而万物化。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君子守持正固之道,延伸于家庭生活中,即要有端正的家风。“家风”一词源于《家人》卦,《象传》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卦象是风自火出,象征居家行事由内影响到外,家风就是这样形成的。君子观此卦是以诚实端正教育家人,家庭和谐就有了保证。对单位和社会层面而言,仁义诚信、革...
八千年的凝视——汉字中国文物特展
他们知道,铜锡合金不惮于风刀霜剑,不腐于流水黑土,也不大容易被人为损毁,毕竟它乃庞然大物,而且自古就以礼器兵器之身,被赋予神圣尊贵的内涵,损毁青铜器,恐怕要给自身带来血光之灾(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所以,青铜易主,不是新主如获至宝,将之供奉膜拜,就是被厚土沉埋,静待下一次重生。
党圣元 王佳:北宋仁宗朝“明体达用”思想与文体观——以范仲淹为...
“明体达用”思想代表了前期宋学的成果,为后期“内圣外王”思想奠基,并作为基本精神贯穿宋学始终。同时,圣道寓于圣文,古文家从体用视角看文道关系,视道为文之根本,规定了文章的宗旨、功能与文体形式,从柳开、王禹偁到欧阳修,完成了古文取代时文的转向。其中,范仲淹从学理与实践两方面引领了“明体达用”思潮的形成,...
文博展讯丨三月,北京地区这些文博展览持续进行中
展览简介:本次沉浸体验展陈空间约1500平米,首次以盛开的莲花作为造型主体设计成巨型数字装置,艺术家们结合数字绘制、数字3D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以当代眼光和独特视角来表现、挖掘和阐释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以“菱格世界”“万古遗珠”“东方微笑”“十方同源...
40岁才明白,原来大成者一生都在修这4个字
释义是“义利并举,内圣外王”。做企业“义”是使命,“利”是机制;做人,“义”是责任,“利”是生活。内心要有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也要有机制,让义举能够持久下去。内圣外王最早出自于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后被...
吕祖云:大学一书,儒教内圣外王之道也。 浅谈儒家文化解说内圣外王
作为儒家思想之一,孔子时代并没有明确提出「内圣外王」这一概念,而是道家思想代表庄子所提出,但其思想内涵与孔子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平治天下的准则,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为政好坏的关键,这一观点相吻合,三大纲领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