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电影《小鹿斑比》展现“道法自然”的生态美学
“天人合一”的主体性内涵人们都喜欢自然,这在中国绘画里是个显著特点。就因为这个,作品里“人与景”在尺度上差别很明显,突出了自然、宇宙、万物的广阔,进而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重要,说的主要是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迪士尼...
以“生态美学”理论分析Chinoiserie储粹宫珠宝设计含义
现代“生态主义美学”是一种关注人与自然、环境、发展的美学理念。倡导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互动,在生态主义者这里,强调的是尊重自然的哲学宇宙观念。洛根、利奥波德等人是生态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其中美国哲学家利奥波德甚至在1933年撰写《大地伦理学》提出将人的权力、价值等观念都广而推之,以同样观念看宇宙万物。
深挖本土文化内涵 讲好生态建设故事
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生态美学,又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充满地方特色的休闲体验。城市水系的恢复与传统水文化的保护是南充生态城市建设的另一亮点。通过恢复和优化河流、湖泊、运河等自然水体,结合传统水利工程和水文化元素,如古桥、水车、河灯等,不但能够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和生态功能,还能复兴和...
程相占教授作客同济高等讲堂,主讲“天地大美:走进中华生生美学”
随后,程相占教授提出了“生生美学”的十六字内涵,即“美者自美,因人而显;生态审美,生生不息”,他以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为反例,指出生态审美应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程相占教授对“生生美学”的反响与发展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其中,他着重强调了曾繁仁在“生生美学”概念的发展与推广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指出曾...
视听时代中国纪录片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路径探析
情、景(物)、志、理是中华美学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景(物)是载体、情是内蕴,志和理则是内在价值,是通过物和情来实现的,在景致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中,给人传递精神价值与思想力量。中国纪录片往往借用起兴、借喻、象征、隐喻等视听化修辞,将价值理想和情感观念注入直观感性的外在景物,实现描景与传情、求真与...
本报文章: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四个重点
三是组建品牌矩阵(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联动开展生态文化品牌矩阵创建工作,探索制定生态文化品牌创建培育提升“一揽子”计划。深化具有中国气象、中国韵味、中国标识的生态文化母品牌,精心打造“绿色文心”“山水文脉”“历史文韵”等多个子品牌,形成生态文化品牌矩阵,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形成高质量文化品牌“软实力”。
吕忠梅: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
(1)古典生态美学意蕴。以“天人合一”哲学观为基础来观察人与自然,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形成了“天人相和”的中和论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美学意蕴,既是“保合太和乃利贞”的风调雨顺之美,又是“元亨利贞”四德的吉祥安康之美,也是“天地氤氲,万物化生”的生命之美,是“易者像也”的借喻自然现象的绿色...
以高水平工程美学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美学是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美学回应。这一概念虽然是外来的,但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生态美学的学术成果主要来自中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治国理政的高度为生态美学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和实践天地;生态美学话语形态的发展和完善,从方法论的角度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智慧支持和美学路径。时至今日,...
《美学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探究动物形象的视觉表征类型及其生态意涵,有助于提高人们关爱动物和自然的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文化和生态美学的发展。关键词:动物形象视觉表征类型视觉符号生态美学作者刘昌奇,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济南250014)。野味拜物教及其生态美学批判摘要:滥食野生动物现象背后存在一种审美观念,即野味偏好,它认为凡是...
2024年上半年文学理论评论刊物述评
生生美学与生态美学、环境美学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中国美学话语的建构。在“第二个结合”的视野下,《光明日报》《文艺报》分别开设专栏,或从宏观层面,或结合具体文论思想和概念,探讨古典文论资源的现代转化问题。新的思想,为我们的文学研究和话语建构提供了新的视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2期刊发了石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