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冯骥才《俗世奇人》:总能给我力量
有一次,我在书店偶然看到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是一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绘图绣像本。不知是被古色古香的封面吸引,还是对冯骥才的那篇《挑山工》的文章记忆深刻,就顺手买来阅读,读后为其精彩的内容叫好。先说《挑山工》,那是上学时读到的冯骥才先生的作品之一,文中那个身穿红背心、永不止步的挑山工,时常会...
聂先生的爱荷华
在此之前,我并不理解胡适、林语堂与张爱玲为什么一定要去美国,也不清楚聂先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自己这一代人,毕竟未曾亲历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历史,而仅见关于历史的叙述,其不啻柏拉图的“洞喻说”描绘之火影,也就是一个人的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只能向前望到的投诸穴壁的幻象,那是他与身后的火源之间...
冯骥才:怀念并致谢孙伯翔先生
如今我已八十叟,孙先生乃是米寿翁。我们虽同住一城,平日相见不多,然而一本书,一些字,却牵住我们,生出了这样多的情意。原来人间的许多美好是在笔墨之中啊。孙伯翔先生为《俗世奇人(肆)》题写的篇名孙伯翔先生为冯骥才题写的对联排版:邓宁编辑:徐艳玲一审:刘岂凡二审:刘强三审:颜慧往期回顾,点...
89岁王学勤:坚守缸鱼年画70余载,传承年画文化
89岁王学勤:坚守缸鱼年画70余载,传承年画文化在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有一位89岁的老人王学勤,他用一双巧手绘制缸鱼年画已有70余年。凭借着世代传承的绘画技艺,王学勤成为我国唯一以“粗活儿”形式绘制杨柳青年画的民间艺人,被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誉为“津味”
冯骥才:是作家,更是中华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科学地保护、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非遗学应运而生。而冯骥才先生作为中国非遗保护事业的领军人物,承担起了为非遗学“立言”与“立论”的使命。《非遗学原理》冯骥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9月...
冯骥才奠基非遗学理论之作《非遗学原理》出版
在多年的文化保护历程中,冯骥才先生还为其主持的各项大型文化抢救建立档案和数据库(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所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中国剪纸艺术集成》《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等文化档案和“中国口头文学数据库”,对我国留存、展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他多次获得中华文化人物和...
文化中国行│问道田野——冯骥才与非遗保护纪事
冯骥才先生对“大树”情有独钟。访谈中,他介绍说:“我平生与大树有着不解之缘,我的先祖是东汉名将‘大树将军’冯异,我的画馆命名为‘大树画馆’,冯研院的内部刊物也取名‘大树’。”秉承先祖“为国不为己”品格,冯骥才先生将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自觉扛在肩上。他深情地说:“大树苍劲挺拔,一方面向下扎根、眷恋...
《冯骥才的天津》读书交流会举办
杨老师详细讲解了冯骥才先生的写作风格。他提到,冯先生的文字简练而富有张力,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让人读来倍感亲切。在《空屋》《书桌》等篇章中,冯先生通过对日常事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对家乡深沉的爱与眷恋。这种写作风格不仅让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也让他笔下的天津更加鲜活、立体。
魏明伦去世|冯骥才、陈彦、沈铁梅、陈智林等悼念:作品长存,文坛永记
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8日晨在成都去世,享年83岁。魏明伦的一生,坎坷又传奇:7岁学艺、9岁退学登台,虽只读过两年小学,但文化修养颇深,以川剧《易胆大》闪亮登场,又以《潘金莲》驰骋戏坛。等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人们停留在他的戏剧创作带来的震撼时,他竟然笔锋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