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 在“米:吃进胃里的诗歌”,看见水稻的艺术化呈现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艺术家沈少民个展《米:吃进胃里的诗歌》11月3日在嘉源海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由著名艺术史学者巫鸿策展。本次展览展出艺术家沈少民在深入研究嘉源海美术馆稻田后,全新创作的一组关于水稻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以稻田产出的天然材料为媒介,涵盖了绘画、装置、行为、影像等多种形式,深...
“诗歌没有死,它像猫一样有七条命。”|纪念聂鲁达
整个四十年代,聂鲁达的诗歌创作都是同反法西斯和反战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献给斯大林格勒的情歌》《蒂娜·莫多蒂已经死去》《献给波利瓦尔的歌》等诗篇被广为传诵,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显示了诗歌的意义。四十年代末,反法西斯战争虽以胜利告终,但是聂鲁达的个人命运发生重大变化。他在1945年正式成为共产党员,并且作为共产...
人物| “我叫王柳云,我画画,我也写作”
“我初来乍到,先照着教材教了两节课,并给孩子们讲绘画史上的故事。后来又开始教大家画村里的鸡鸭、菜地里的花和树上的果,之后又教他们画一匹打滚的马。”王柳云告诉学生们,画画和写作一样,都需要抓住每个人物的特点,有的眼望天,有的蹲下提鞋,有的慢吞吞,有的急于领先。她发现,农村的孩子不爱画画,主要是因...
被画画“耽误”的“诗人”潘天寿
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部请潘天寿担任国立艺专校长。潘天寿自认只是画画、写旧诗的人,对做校长“非我所长”,坚辞不就。然而教育部再次来电,潘天寿只得赴重庆磐溪接受校长之职。而这一上任就是三年之久,期间大小事务,多必躬亲,虽时有力不从心,但也尽职尽责。▲1944年潘天寿(前排左五)在重庆磐溪1947...
当诗人决定画画,总有“捷径”可走
去年4月,翟永明自己的首场画展也在这里举办。“很高兴,我们诗人里面有很多人画画,画得也很好。”她说。何小竹诗画展现场从芒克到北岛,从翟永明到何小竹,当一个诗人想搞艺术时,似乎总有“捷径”可走——这条捷径,就是他们对生命与悲伤的高度敏感,对爱与美的深刻理解。正如知名诗人艺术家赵红尘所说:具有综合...
何加林:画画的人要读三个层次的书
读书非常重要(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我在上课的时候我就跟学生讲,我们画画的人要读书,要读三个层次的书。第一个层次要读画论,画论里面解决的是画法和画理,比如说我们画画的时候现在经常会犯一个毛病,就是画房子前面突然长出很多的树把房子都遮没了,古人讲“房前必有三分田”,这是一个画理,你不能说你一出门就碰壁吧,必须要有...
当赵无极画作配上诗歌 在美术馆感受艺术与文学交织的感染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特色贯穿于画家赵无极的创作。赵无极自小识字时就开始读诗画画,与中外诗人心意相通,这使得他的作品能自然地与文字中的意象共鸣。展览中,展出了赵无极与诗人的合作,通过阅读世界重要文学家如亨利·米修、勒内·夏尔等人的文字,观众得以重新理解赵无极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在艺术与文学交织的感...
“大雅十年”诗歌活动月|生活与诗歌的谜题
《和一个声音的对话》这本诗集是我2015年之前的诗合集,现在想来,我的创作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我自己现在也还很珍视的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诗。当时我在北大,那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靠灵感写作。因为对生活的认识,对诗和文学的认识,还不够,不足以支撑我写出一首好诗。所以灵感是非常重要的...
矿工诗人陈年喜:用爆破找寻生活入口,用诗歌找寻人生出口
54岁的陈年喜曾经做过16年的爆破工,诗歌一度成为他沉重生活的出口。那些诗意,从来没有被炸裂或掩于尘烟。他在几千米深处的矿山中,尚不知命运几何,却在思考人生,思考宇宙,思考诗歌如何描述一个生命的痕迹和时代洪流下一群人的命运。生活“炸裂”后重组,陈年喜从矿工变成全职作家。人生轨迹快速切换,他在写作中寻找...
画意背后的诗心,赵无极携手诗人创作首次亚洲完整呈现
莱斯居的诗作《池塘》,灵感来源于作家居住过的法国卢瓦雷省布济拉福雷附近的一个农庄。赵无极为此创作了8幅铜版画。相比先前的创作,此时赵无极的绘画减少了几分狂放不羁的气息,更多是中国水墨里的云烟渺茫之感。这是赵无极在1970年代画风一变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