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画家李公年三幅经典山水画作品赏析
李公年,北宋后期杰出画家,曾任江浙提点刑狱公事,兼具文人身份。其山水画技艺高超,运笔立意不输前辈。擅长描绘四季变换与朝暮景致,如春之桃源、夏之欲雨、秋之归棹、冬之松雪,以及长江日出、疏林晚照等,物象于空旷有无间若隐若现,极富诗意。李公年之成就,被《宣和画谱》所记载。李公年,北宋后期山水画大家,...
90后画家大开脑洞二创《清明上河图》,用短视频讲述宋代“路人甲...
“小人物也值得被记录。在宋朝时代背景下,这些没有名字的人,他们的身上会有什么故事?”近日,90后青年画家陈汉煜为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中“路人甲”寻找故事的画作在抖音走红,获得众多网友“追更”。7月3日,陈汉煜在采访中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的“二创”没有完全架空历史,而是会结合一定的历史元素。...
为何宫廷画家对枇杷情有独钟
这类绘画自宋代开始出现,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明代画家孙克弘以淡雅的“没骨法”绘《端阳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央是三根艾草,蜀葵、栀子花、石榴花、枇杷萦绕在旁。明代画家陈栝所画的《端阳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古瓶呈丽景,瓶中的蜀葵、石榴花等夏日花卉灼灼其华,艾草隐于其后,显得有些低调,其...
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18岁的一幅画让大宋朝举目震惊
王希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罕见的稀世珍宝。2017年该画作曾对公众开放,大批网友前去参观,反响强烈。王希孟画这幅画的时候年仅18岁,然而,他的作品有多绚烂,他的命运就悲催,因为此后他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仿佛人间蒸发,再无人知道他的踪影。01王希孟生于1096...
中国画坛著名国画家2024年6月人气指数排行榜TOP100
郭怡琮,郭味蕖先生第三子,自幼受父母熏陶、耳濡目染、继承家学,擅长花鸟画。郭怡孮的作品融深厚的传统功力学养和现代审美情趣为一体,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有新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花鸟画理论上画家见解独特,相继提出“大花鸟精神”、“你的野草是我的花园”、“重彩写意”、“技法重组”等主张。
宋代绘画│山阴道士不得见,四明狂客谁相迎
2.《牧犊图》纵22.4厘米横23.7厘米美国密歇根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牧犊图》是一幅以风雨归牧为主题兼具南宋山水画特征的作品(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画作以江岸野渚为背景,水天一色,林木葱茏,意境悠远。岸边一名身披蓑衣的牧人驱赶着牛犊顶风前行;前方一名妇人守在院门口翘首眺望。此图体现出画家对民俗风情观察的细致入微,表达了...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洪再新带你读懂宋代书画艺术
在宋画的世界里,读者有趣的阅读体验是观赏宋人是如何认知天地万物的,用宋儒“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宋代画家及其观众的世界观。同样有趣的是,在这个艺术天地中,读者可以想象历史学家郑樵“以图证史”的文明史观。从欧洲艺术史来看,征服者威廉的异父兄弟、巴约的厄德主教1077年为巴约圣母大教堂落成定制巨幅刺绣挂...
宋代花鸟画的写实精神
在故宫博物院藏佚名《绣羽鸣春图》中,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宋代花鸟画写生的证据:画中白鹡鸰的脚上多了一根细线。这应该就是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面对的真实状态:有一只白鹡鸰被一根细线牵着,绑在一块湖石上,画家可以借此描摹写生。画家有意无意留下的这根细线,解答了我们的困惑:宋代的画家,很可能是活捕这些鸟类,...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礼浸山野:宋代山水画中的礼仪图像研究
对宋代山水画中出现的坛状物进行讨论,需要再仔细回顾一下现有的学术研究。如前所述,将《千里江山图》中的坛状物视为道教图像的观点中,又有祭坛和丹灶两种分歧,下面一一进行辨析。“丹灶说”认为,画中的三层方形坛状物表现的是置于两层丹坛上的丹灶。其主要证据是明代沈周《南山祝语图》(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的丹灶...
艺术开卷|《陶渊明归隐图》中的宋代家室之情
而李公麟对陶诗的解读甚为微妙,可能如苏轼之诗,也是以自己的方式诠释陶诗“归家”的主题。确实,这幅《陶渊明归隐图》并非陶诗亦步亦趋的图注,而是体现了画家自己的理解。笔者试图通过此画来探讨宋代画家关于“家室”的观念,分析其相比早期,如陶渊明时代,有了怎样重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