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给了我什么?成渝小说家在这场分享会上告诉你
何大草是生于成都居于成都的小说家,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以写作、讲授写作为业,兼事绘画。他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小说家,在《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发表过多篇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金桃:吴道子,他的世代与风尚》《崇祯皇帝·盲春秋:明朝末代皇帝的生与隐》,...
长篇小说“内与外”并重的文体追求(百家谈)
从文学史角度看,写内心(心灵)生活,是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传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式写作,以张炜、韩少功、史铁生、陈染等为代表的小说家,用《柏慧》《马桥词典》《务虚笔记》《私人生活》等,或直接书写个人精神生活和心灵史,或以个人思考结撰历史与现实。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中,一些作家向这一传统...
从贫困学子到出版社掌门人,一位学者型编辑倔强而沉静的一生
中国香港小说家梁凤仪,最初由新华社香港分社领导介绍给人文社,原本是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即在“97回归”之前,希望我们支持香港的爱国作家,同时也以文学作品帮助国人了解香港。陈早春将这个任务交给我,由我经手,于1992年出版了《醉红尘》等3种财经小说。新书出版后,的确得到空前的重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罕见地做...
中日作家对谈:当文学只能面对0.01%的读者
他是在1990年代初开始读岛田雅彦的作品——虽然那时的岛田雅彦不像村上春树那样流行,但还是有一个距离遥远的异国读者亲近其作品。“我们的读者在什么地方,会在什么时候读,这些都充满偶然性。但总会有这样的读者存在。”王中忱还举例,岛田雅彦在1980年代中前期写过《流亡旅行者的呼喊与细语》,而北村在1980年代中...
湃书单|澎湃新闻编辑们在读的14本书:新生育时代
《玫瑰的名字:图像小说I》意翁贝托·埃科/著米洛·马纳拉/编绘陈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8月版推荐人:韩少华推荐语:《玫瑰的名字》就是翁贝托·埃科的《玫瑰的名字》,“图像”来自米洛·马纳拉。看到MiloManara的名字,第一反应是“买”。事后哪怕有朋友跟我讲说“没出完呐”,我还是觉得...
新书分享|伊莎贝尔·阿连德:我的每段岁月、每条皱纹都有话要说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介绍了译林出版社自上世纪90年代起对伊莎贝尔·阿连德作品的译介,认为阿连德通过女性的眼睛观察世界,反映出女性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抗争和自我意识的觉醒(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其全新回忆录《我灵魂里的女性》旨在为全世界的女孩赋能,向中国读者传递出作家丰富的文学想象,以及对性别、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
小说文体研究的三个维度:“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书系”(谭帆主编)
自《庄子·外物》出现“小说”这一语词,一直到晚清以“小说”“说部”“稗官”等指称小说文体,有关小说的文体术语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以作出如下区分:(一)来源于传统学术分类的小说术语。如班固《汉书·艺文志》列“小说家”于“诸子略”,后世引伸为“子部”之“小说”;又如刘知几于《史通》中详细讨论“小说...
2023年中篇小说:新时代文化情境下的文学势能
苏宁的《西郊陆家》里,城边果园里的农人靠着这样的念头生活、做事、养家。在他们看来,欢喜的一天过去,再一天也有欢喜,就是好人生。伴随拆建大潮,从前的果园变成城中心地带。对果农来说,劳动的对象和场地没有了,单纯的生存念想、朴素的安稳希求,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能实现。苏宁深谙“道在日常”的道理。小说静水...
《繁花》火爆两岸:很多台湾民众都有着浓厚的“上海情结”
01时代大剧《繁花》近期火爆两岸,改编自沪上作家金宇澄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天空划过的一道闪电”。02该剧以细腻的腔调、独具一格的“王氏美学”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充满变化和机遇的大上海影像。03其中,台湾观众通过《繁花》深入了解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以及上海青年人执着理想,勤奋进取的拼搏精神...
《繁花》里“角儿”们的上海话是不是正宗?或许要从原著小说的源头...
长篇小说《繁花》是他中止小说写作20年后的一部“夺人耳目”之作。“外界往往以知识分子的立场来比较上海小市民,其实市民特性,天下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有滋有味,保持独特的生态与价值观。上海是大城市,基础深厚,市民性相对较突出。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对《繁花》的缘起,金宇澄这样解释。他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