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研究 | 张培高:“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专指
所以,二程弟子谢上蔡云:“有内圣之德,必有外王之业。”朱熹继承了这一思想,他在《晦庵集》卷十一中说:“治天下当以正心诚意为本。”此外,《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上》也记录朱熹之言:“吾生平所学,惟此四字。”所谓“四字”指的就是“正心诚意”,亦即“内圣”之学。尽管王阳明对朱熹有许多批评,但他在...
11个国学常识,推荐收藏!|儒家|孔子|孟子|人伦_网易订阅
四德,指的是德行、言辞、容貌、技艺,这是古代妇女必备的四种修养。11、什么是“内圣外王”?内圣,就是讲大道藏于内心,自然无为;外王,就是讲大道显示于外,推行王道。内有圣人之德,外能施行王者之政。内圣是基础,外王是作用。这是儒家学者所追求的一种个人修养和政治主张。
清明:“扫墓有3忌,犯了少福气”,3忌都指啥?第2个千万可别犯
中国人讲究“内圣外王”,就是这个人的内心能够达到圣人级别,这个人的外在可以像帝王一样纵横天下。所以理论上,每个人都想成为“圣人”,但却很难达到“圣人”的级别,直到唐朝的时候,这时候唐帝国达到了空前的强大,这个时候的皇帝才敢称自己为“圣人”。圣人在唐朝专指皇帝,因为唐朝在我国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盛世,...
历史的尘埃——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对古代修养的论述
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中国哲学简史》(第一章,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这里的含义是内圣就是修养。修养就是内圣。二者完全可以等同。...
党圣元 王佳:北宋仁宗朝“明体达用”思想与文体观——以范仲淹为...
综上,范仲淹在北宋仁宗朝引领了“明体达用”思想的形成,影响了“内圣外王”思想的构建。他将“治道”宗旨融入文章写作规范,探索义理与辞章兼善之作,推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与“宋文”的定型,对思想史、文学史颇有贡献。但“文”自有其规律,为治之文不一定是理想之文。“载道”与“达用”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消融了...
无问西东,上下求索
所谓西东说的是物质追求,说的是外王;上下说的是精神追求,说的是内圣(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唯有内圣外王的合一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天地有五行,方向有尊卑。元亨利贞,春秋夏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动态平衡,好与坏,阴与阳,皆在“天、地、人、阴、阳、木、火、土、金、水”之中,此乃中国文化的“十字”核心。
“四库七阁”命名,“文宗”为何独异?
这首诗前四句是赞述文宗阁所存之“皇祖图书”即《古今图书集成》,认为此书是“集大成”之作,全书卷帙浩大,包含有“空前绝后”的精华,可作为“内圣外王”的楷模。五六句指出之所以建阁于金山以存放“皇祖图书”,是由于金山在长江之中,以江山“秀粹”(出类拔萃地秀美)著称于世,作为“古今”“文宗”的“皇祖...
梁涛| “内圣外王”的本来含义
根据以上分析,《庄子·天下》篇的内圣外王具有以下要点:(一)内圣外王反映的是道家黄老派的思想,其中“内圣”主要指“以天地为宗”,指一种超脱物外,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外王”则是指通过“因循为用”,君无为而臣有为所达到的“海内归”“天下服”的具体事功。内圣主要是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外王则来自老子的...
文学新生代:是写作者也是网络原住民
士大夫为家国的“文心”不仅体现于庙堂上的慷慨陈词,也体现在个人信念上的“内圣外王”。邓瑛和杨婉心意相通,正是文脉绵延的象征。作者以古雅的笔法重述一份枝繁叶茂的“非虚构”传记,表达了真正属于学人的浪漫精神,历史的边界由此拓展,想象力的枝蔓得以延伸。而沉筱之的《青云台》则是从社会问题出发,将现象级事件...
中国式管理批判二十六:中国管理的超越之路
上帝具有独一无二的超越性,他是宇宙与人类的创造者,乃万国之王,万民之父,并没有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之别。另外,从基督信仰所倡导的核心精神来看,基督信仰不仅不是西方文化,反而与西方文化、特别是现代西方文化格格不入。现代西方社会所流行的过度自由主义、性解放、同性恋、婚外恋、道德败坏、种族主义、法西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