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子曰”在上海,百余文物讲述孔子文化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上海闵行博物馆的“子曰——孔子文化主题展”分为“夫子时代”、“寻迹千年”、“圣人智慧”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环境;第二部分着重描写孔子一生的事迹,以及孔子家族后代的传承;第三部分旨在剖析孔子为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介绍我们能从孔子思想中汲...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之道
例如,孔子曾讲:“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这句话中的“犁牛之子”,指的是耕地的牛所生的小牛,小牛尽管出身并不高贵,但是自身素质却非常好,长着赤色的毛、整齐的角。孔子认为,即使有人因为小牛的出身并不高贵而不想用它祭祀山川之神,但是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言外之意...
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如,以无释空,以三畏(《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拟三归(归依佛、法、僧),以五常(仁义礼智信)喻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等。这种借用现象,在对外来文化的传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由于佛教传入初期,人们对其了解不深,这种名词、概念的借用,也就给一...
哲学研究 | 刘增光:教化与制法——郑玄《论语注》中的孔子形象
第二,郑玄以孔子之道为可入而又高坚,广大而又卑近,此并非无意之言,而是本于《中庸》子思对孔子形象的描述“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正如前文所述孔子博大而又多能。而《中庸》在郑玄看来,是“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易言之,《中庸》是更早的关于孔子的“传记”,远早于司马迁的《孔子世家...
孟子哲学是子思子哲学的深化与发展
“中庸”作为规范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受到了孔子和先秦儒家的高度重视。而且,《中庸》的中庸说主要由“仲尼曰”“子曰”文本构成,子思子对于相关文献不过作了专门的汇纂。这篇重要文献之所以以“中庸”题篇,即出于此部分文字,以及出于尊崇孔子。不过,孟子虽然继承了孔子、子思子的中庸说,但是“中庸”已非其思想的...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契合的哲学根据
“执两用中”出自《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两”是指“过分”与“不及”这两个极端,而“用中”是指“用中间”,指处理事情要折中,不偏不倚(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孔子把这种“中庸”之德视为最高明的政治智慧:“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子思在《中庸》中解释,“中庸”就是“执其两端...
儒学研究 | 刘强: 孔子的仁学与“心学”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终身行之”其实就是“一以贯之”;“己所不欲”,便是“己心所不欲”。缘何恕道更重于忠道?盖因恕更近仁。如《说文》:“恕,仁也。”[30]又《中庸》孔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
王雷泉:儒释道三教融会之下的《了凡四训》
袁了凡以其生命与言行履志,留予后世《了凡四训》等洋洋著作;更为重要的,则是他带给我们无穷的思索空间与智识启迪——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袁了凡这样的游于艺者,正是在危脆的人心和微弱的道心之间,守住惟精惟一的天道原则,于顺逆境遇中示现游刃有余的中道智慧。
王齐洲:论孔子学校教育的方针、原则与方法_腾讯新闻
孔子不仅常常将“君子(儒)”与“小人(儒)”进行比对,以教育和引导弟子“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而且注意从正面教育和引导弟子成为“君子儒”,这样的内容在《论语》中也多有记载。例如,《论语》开篇即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5]...
冯兵:朱熹论曾子 ——兼论朱熹的子学建构
同时,《中庸》载孔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而《孟子·尽心上》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即指“(亲亲)是行仁之事也”。可知“亲亲”之孝便是对“仁”的践行。曾子终生行孝,就是对仁道一以贯之的实践了。因此在朱熹的理解中,曾子乃以“忠恕一贯”的工夫来终生践行仁德者,说他“得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