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的认知,原来李白《静夜思》是在这中情况下写的
《静夜思》是脍炙千年的,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篇。每个中国儿童国学启蒙也是从《静夜思》开始。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李太白写《静夜思》时的情况吗?我记得我的语文老师讲析这首古诗时候是这么描述当时的意象的:月亮透过窗户纸在床前撒下了一片银光,月光洁白的如同在地上铺了一层霜。抬头看着那明亮的月亮,忍不住低头...
李白诗作《渡荆门送别》《静夜思》登上文学殿堂
李白诗作《渡荆门送别》《静夜思》登上文学殿堂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以下是对他部分诗歌的赏析:《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诗的前两句...
“床前明月光”不是李白的原句
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静夜思》,现在通行的唐诗选本和语文课本多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陈尚君在日本学者森濑寿三教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溯源,认为原诗应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而改动者有两部书,一是明人托名元著名诗人范德机的《木天禁语》,改...
解析康震在诗词大会中引发争议的“床前明月光”是何意?
《静夜思》创作于李白26岁那年。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的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诗人仰望悬挂在夜空中的那轮明月,思乡之情涌入心头、难以自抑,便挥笔写下这首思乡之作。全诗仅有二十字,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且清新自然,却饱含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引起了古今中外漂泊在外的游子们的情感共鸣。前两句写诗人...
神曲教母龚琳娜演唱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她是真正的国宝歌唱家
神曲教母龚琳娜演唱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她是真正的国宝歌唱家2018年10月31日01:03新浪网作者乌托邦电台举报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VideoPlayerisloading.00:00/00:00Loaded:0%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
前往李白《静夜思》中的故乡,看“天才少年”到“一代诗仙”的成长...
这首《静夜思》你一定背过,可你知道诗中所思的故乡在哪里吗?在四川江油,李白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他的故居——陇西院就位于江油的青莲镇(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读到这里,您可能要问:“明明身处四川,故居为何名叫陇西院呢?”《跟着书本去旅行》特邀学者辛晓娟老师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这是因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他自认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
郁金香不是花,竟代指酒香是怎么回事?这个诗人搞不定的人是谁?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
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开始并不出名,被人改了两个字后,成为经典
所以,根据太多的史书文献记载,宋朝以前的《静夜思》才是李白的原稿,那么究竟是谁给李白改了两个字呢?先是明朝赵宦光、黄习远只改了第三句为“举头望明月”,然后清朝康熙沈德潜改了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到了乾隆皇帝二十八年的时候,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取了前两位的改动,才终于造就了今天非常经典...
李白能成为大诗人是因为听了这句话|静夜思
李白能成为大诗人是因为听了这句话|静夜思一、彩叔讲故事: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彩叔。孙悟空的铁棒要想变成一根绣花针,只要说变变变,它就能变成一根绣花针。但你知道现实中的铁棒怎么才能变成一根绣花针呢,哈哈,今天彩叔就给大家讲一个铁棒变成绣花针的故事。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什么床?
初闻,猛然惊诧,是啊,站在床边,怎么就能举头看到明月,难不成那房没有屋顶?这惊诧,也只是在那一瞬间。谁规定了,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夜卧之床?又是谁规定了,千百年来,床只能是固化于思维之内的室内寝具?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