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地理】这是我见过最直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讲解!水电站...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决。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丈,以石实中,累而壅水。”'《新唐书·地理志》也记载说:导江“有侍郎堰,其东百丈堰,引江水以溉彭、益田,龙朔中筑。又有小堰,长安初筑。”唐代的都江堰渠首工程有楗尾堰(相当于鱼嘴)、侍郎堰、百丈堰,不过这里的...
画家李锛谈《李冰父子与都江堰》创作:情深仰古贤 浩气绘史诗
面对岷江年年泛滥成灾,李冰带领四川人民修建了历史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不仅制止了水灾也缔造了今日的天府之国,更令人称奇的是,这项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工程至今仍在造福四川人民。“巴蜀是一家,我对李冰这个人物很熟悉,也很崇敬。从小就听李冰父子的故事,学画之后我又常常去都江堰写生,对这里...
寻迹两千年,都江堰这些雕塑背后藏着故事~
李冰与其子一同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一个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公元前3世纪中叶,蜀人火烧水浇玉垒山的岩石,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在玉垒山畔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名为“宝瓶口”。将岷江水引入成都,供作灌溉。图源:旅行摄影杨小蟹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马踏...
揭秘:“蜀中之蜀”的前世今生
秦灭蜀国,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派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风调雨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更重要的是,从此,包括蜀州在内的成都平原就成了秦国的大粮仓。源源不断的小麦、稻黍等五谷在龙门山下、文井江畔被大秦帝国忠心耿耿的基层干吏们收集起来,送到成都,然后沿着金牛道,一路翻山越岭运到了咸阳,...
“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欧亚媒体考察都江堰
“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是一座充满活力的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仍发挥着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重要作用,造福成都平原的万千百姓。”都江堰市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军表示。听到导游将技术造福生活的故事娓娓道来,塔吉克斯坦“阿维斯塔”通讯社社长扎穆谢德·乌里曼索夫感叹:“都江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实实...
考前必看!有关都江堰的历年高考真题全在这儿了
答案: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2012四川卷.历史)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要科技创新。回答下列问题。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七门堰:大别山中的“都江堰”
汉代名臣文翁便是舒城人,自幼便深受“善政莫大乎水利”的教育,又目睹了七门堰在家乡起到的巨大灌溉效益。后文翁为蜀郡守,兴修水利,续建都江堰工程,也借鉴了七门堰工程诸多有效经验。“七门堰被称为大别山区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规划技术的高水平展现。但我们这里的地形地貌和都江堰完全不同,虽然没有...
探索| 都江堰为何能造福人类两千年?
▏都江堰的修建在战国末期,秦昭王认识到巴蜀地区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他派遣了一位通晓天文地理的能人李冰,担任蜀郡的太守。公元前256年,李冰上任后,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治岷江的水患,发展当地的农业,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李冰带着他的儿子,与当地的治水专家一同研究,他们借鉴前人的经验,同时对岷江地区...
4500年前,撒下第一粒……
最值得说的,当数至今巍然耸立的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以水兴利,主持修建都江堰,此后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都江堰有多神奇?据《华阳国志·蜀志》载:“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十二“堰工”!他们驻足在这条不足200米长的路,讲述着都江堰千百年...
清朝光绪2年由山东巡抚升任四川总督,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建树而又清廉方正的历史人物。他在上任四川总督之初,恰遇大水肆虐,灾后,大修水利工程,涉及范围之广,在都江堰岁修史上是空前的,动用数万民工,全部工程于光绪4年完工。03漫步堰功道冬去春来,生机勃勃的堰功道,总是吸“粉”无数。此时节,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