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 | 一部讲述人类探索自然的勇气、智慧与决心的巨制
相比之下,斯科特则盲目相信天气会转好(实际并没有发生),而且在“一吨”补给站之外,仅布置了为数不多的几个补给点作为安全备份。斯科特探险队员身穿的服装均由人工材料制作,远远比不上阿蒙森探险队员身穿的皮草,后者既可以保暖还可以排汗。而且,从效率上看,斯科特探险队换装的滑雪板也没有比他们之前装备的雪鞋强多少。
“南极冒险家”斯科特:一本冰封的神秘日记,揭秘震惊世界的悲剧
在这次探险中,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成功地将他们的足迹延伸到了距离南极点仅850公里的地方,这使得他们成为了距离南极点最近的先驱者,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新纪录。距离南极点仅剩下850公里之遥,但斯科特心中却充满了深深的遗憾,他觉得如此接近却又无法触及,真的是让人不甘心啊。在1910年,斯科特重新整理了他的行囊,...
勇斗极寒 丹心报国——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记
为了解南极的有关情况,1980年1月12日,我国派遣董兆乾、张青松参加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乘坐大力神飞机抵达南极,成为登上南极洲的第一批中国科考人员。两位科学家访问了澳大利亚凯西站、美国麦克默多站、新西兰斯科特站和法国的迪蒙·迪尔维尔站,参观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南极局,对南极考察队运转、衣食住行、安全保障、交通运输...
一路向南:一部极地探险史|斯科特|阿蒙森|探险队|南极点_网易订阅
在比尔德莫尔冰川下方,斯科特探险队布设了一座命名为“屠宰场”(Shambles)的矮马肉仓库,不过,该仓库与探险队设在南纬79度28.5分的“一吨”补给站之间有超过640千米的距离,在相隔如此遥远的路线上,斯科特探险队却只设置了2个补给点。相比之下,阿蒙森探险队设置了6个补给点:在南纬80度之外,每增加一个纬度就设置一个...
悲惨的南极探险之旅,5名探险家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南极的险恶之旅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上尉最终决定在南极的春天到达南极洲。1911年10月24日,他和16名男子以及狗和小马驾驶机动雪橇穿越大冰障。按照斯科特的计划,队伍中的不同成员在到达特定的检查站后便返回,最后只留下五人完成最终的徒步旅行。然而,雪橇在旅途中只行了80公里就出了故障。12月4日,这些人带...
无限登顶凌云志 “昆仑”遂愿冰盖巅|中国极地考察40年系列报道
然而,没过多久,盖军衔再次出现异常,这次几乎休克,血压高压80,低压60、心率很低(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童鹤翔认为,这是心脏病前兆,在海拔4000多米,温度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南极冰盖恶劣环境下,很难持久,建议马上宿营。李院生考虑到安全第一,便与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极点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取得联系,会诊了病情,征求对方提供救援意见。随后,李...
南极挑战者会聚上海 中国科考成就显著
正汇聚在中国的上海参加为期近半个月的第27届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大会和第14届国家南极局长理会会大会,在这个21世纪首次举行的国际性南极科学盛会上,人类将为这一长期的跨国界研究活动寻求更有效的合作途径,并为南极的科学研究制定新的发展方向,而这次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则意味着中国在南极科学研究和管理南极事务中...
南极之上起“秦岭”——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设纪实
正如南极考察先驱者一样,参加本次建站的考察队员在这里进行高强度的建设,战风斗雪,难言不言。秦岭站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体现了集约、绿色、智能的特点。例如:在国内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到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拎包入住”;采用轻质高强的...
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的最后一艘沉船终于找到了
加拿大皇家地理学会(RCGS)在拉布拉多海岸附近找到了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最后一次南极探险所用船只的残骸。欧内斯特爵士于1922年去世时乘坐的探索号于1962年5月沉没。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在早期南极探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福尔康-斯科特船长、罗尔德-阿蒙森和理查德-伯德海军上将等不可思议的人物中也是如此。
6月译著联合书单|特殊待遇:来自亚洲一流医院的医学生
从儒勒·凡尔纳笔下《海底两万里》的奇幻南极,到罗阿尔·阿蒙森脚下的真实征途,再到罗伯特·斯科特留下的悲壮足迹,南极的传奇故事贯穿于文学想象与历史真实中。南极,既是地理的极点,也是探险的圣地,更是科研的前沿。人类与南极的故事充满热血与梦想。《图书馆:一部脆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