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走进方家胡同小学,史军讲述袁隆平“禾下乘凉梦”
“虽然三位科学家的研究都和植物打交道,但是严格来说只有钟杨研究的是植物学。袁隆平研究的是农学,屠呦呦研究的则是植物化学方面。”11月4日,科普作家、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走进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讲述袁隆平、屠呦呦、钟杨三位科学家的故事。当日,方家胡同小学第一届科学节也正式启动。史军走...
【中国那些事儿】国际社会缅怀袁隆平:他是造福世界的中国科学家
他说:“袁隆平教授去世后,中国和世界失去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之一,我也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朋友。”“我认为,100年后,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会谈论袁隆平。这就是他的成就有多么重要。”奎因说,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知道袁隆平是谁,知道他做过什么。“和我交谈的每个人——深圳餐馆的服务员、石...
又一位农业科学家获得“共和国勋章”!让我想起了国士袁隆平
23岁时,无缘蓝天和碧水的袁隆平,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湖南的一所农校教书,这一教,就是18年。袁隆平毕业后前往农校教书的介绍信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素材库30岁的某一天,袁隆平在学校的试验田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形态特优的稻株“鹤立鸡群”,他与杂交水稻的渊源就从这里开始了。从此,他的一生就贡献给了“粮食”。
江西南城老科协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宣讲活动
学生们在聆听过程中聚精会神,反响热烈,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心中满怀敬佩之情。学生包煜锦:“我今天很荣幸的听了张爷爷的讲座,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要做一个从小立志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要做新时代的袁隆平。”此次“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不仅为同学们带...
【科学家小故事100则】袁隆平《妈妈,稻子熟了》:一封跨越时空的...
当金黄的稻浪在风中摇曳,那是一份来自儿子深深的思念和致敬。袁隆平,这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在他80岁那年,用一封充满情感的信《妈妈,稻子熟了》向已故的母亲华静表达了无尽的怀念。这不仅是对母亲的思念,更是一个儿子对生命影响最大的人——母亲的深情告白。
致敬中国科学家|袁隆平:所有人不再挨饿
致敬中国科学家|袁隆平:所有人不再挨饿幼年时的袁隆平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报考大学时,父母因担心学习辛苦反对他学农,但他依然坚持:“吃饭可是天下第一大事,不学农,人类怎么生存?”最后,家人尊重了他的选择(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入学后,袁隆平才意识到“田园之美”纯属臆想。他看到农民生存之苦,便暗下决心,立志为这个国家的农民做点...
湖南农业大学:以袁隆平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
学校依托湖南省“大思政课”建设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思政+三农+艺术”虚拟教研室和“大国三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传播基地的凝聚力和融创力,集中力量研发了《一粒种子,世界芬芳》《追寻我心中的那一粒种子》《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及其育人价值》《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辩证智慧》《像袁隆平爷爷那样读大学》《像...
感悟“禾下乘凉梦”,南雅学子走进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
走进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袁隆平充满坎坷、奉献和坚韧的一生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无论顺境逆境,袁隆平始终坚守田间地头,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研究。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第三代杂交水稻,从亩产突破700公斤、800公斤到1100多公斤、1500多公斤……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袁隆平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孩子们为袁隆平矢志...
弘扬科学家精神①|致敬稻田里的追梦人
2022年,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累计组织开展科普、研学活动500余场,参加人数6万余人,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使命感,引导青年一代珍惜碗中粮食,守护中国种子。“袁隆平院士曾表示,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政府、高校要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
母亲节 | 致敬伟大的科学家母亲
袁隆平:我用母亲幼时种下的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母亲怀抱1岁的袁隆平,哥哥袁隆津坐在旁边然而,最早支持袁隆平选择农学事业的,是他的母亲华静,一个原本出生于富贵人家的女子。华静出生于扬州一个富裕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