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 宋人笔记中的苏轼书法批评
摘要:苏轼作为宋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一生经历、文学与艺术,多被时人写入笔记。然因苏轼的人格魅力,文人们在记载时会有意无意地将之神化与重塑。在宋人看来,苏轼书风多样且有着明显的分期,渐老渐熟。他的笔法飞动,好用浓墨。他是人心与文心相合的代表性文人,主张自我心性与万物相合。苏轼书法一直是宋代书学领域讨论...
苏东坡的最后一年|苏轼|苏辙|嘉佑|王安石|欧阳修|宋徽宗|苏东坡...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36岁的苏轼生平头一次踏上常州——这片已无数次出现在他的诗文与想象中的土地。登科入仕后,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苏轼多年来一再自求外放。这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朝廷命其通判杭州。七月,苏轼举家离京南下,一路上,先到陈州(今河南淮阳)看望了当时在当地担任州学教授的弟弟苏辙一家,...
贺铸生平最燃情的一首词,力压苏轼、睥睨辛弃疾,堪称两宋豪放词...
贺铸有经世致用的学识,且见识广博,但因其出身武弁,在重文抑武的宋代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可谓蹉跎一生,壮志难酬。眼见一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于是他在五十八岁那年急流勇退,隐居苏州,遂潜心学问,闭门读书,填词作曲,整理古籍、研磨诗文,从此远离仕途的困扰。贺铸以74岁的高龄度过了他兜兜转转、游离...
南博“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换展上新,多幅珍贵宋元...
苏轼是北宋人,朱熹是南宋人。专家介绍,对于苏轼的书法,朱熹的态度是“先抑后扬”。在淳熙三年(1176)以前,朱熹对苏轼书法以批评为主,言辞激烈,甚至有“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的言论。淳熙三年之后,朱熹对苏轼的态度却发生180度的转变,他在一系列题跋和题记中,对苏轼其学、其人、其文和其书给予极大的宽容,甚...
葛洪苏轼来代言 药香千年罗浮山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唐·李白欲从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霞裾。——宋·苏东坡簪笏非素心,泉石有夙约。得所自得生,忘景亦忘乐。——明·湛若水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唐·韩愈...
如何以音乐剧诠释“东坡精神”?《大江东去》首演展现苏轼人生转折
“苏轼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学巨匠,更是当代人在复杂多变世界中的同行者与心灵引路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导演霍樱表示,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时常会被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所感染,“每当遇到瓶颈与挑战,团队都能从东坡先生的生平事迹与精神境界中汲取灵感与力量,正是这样的学习与体悟,让团队在探索与创新中不断前行。”...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在南博开展
展览中的篇章主题均源自苏轼代表性的书画艺术理论,各篇章虽各有侧重,却又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苏轼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世界。“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不仅展示了苏轼的艺术成就,也通过他的作品和生平,揭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对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为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苏轼...
川剧《梦回东坡》春季巡演圆满收官 苏轼后人点赞:非常精彩!
苏轼第三十世孙、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副馆长苏东对演出赞不绝口,盛赞“演出非常精彩”。演出照《梦回东坡》以梦为依托讲述苏东坡的一生,以戏曲舞台空间转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追溯苏东坡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惠州造桥、儋州化民,以及和王闰之的爱情故事。剧中诙谐的四川方言、幽默的川味俚语、...
【文史英华】三苏生平通俗演义(三)——徐州抗洪:保境赈灾济苍生
三苏生平通俗演义(三)彭飒徐州抗洪:保境赈灾济苍生熙宁年间,苏轼通判杭州,知密州,知徐州,无不恪尽职守,为官一地,造福一方。通判杭州:询问民情于乡野,赈灾济民奔波于常州与润州的路上熙宁四年(1071)四月,苏轼携一家大小——继室王闰之、13岁的长子苏迈和去年新生的次子苏迨,奔赴杭州。途经陈州时,拜见张方平...
【文史英华】三苏生平通俗演义(七)——生命绝唱:一路走来一路歌
三苏生平通俗演义(七)彭飒生命绝唱:一路走来一路歌绍圣年间,熙宁和元丰时期的政令全面恢复,元祐之臣遭到残酷打击,苏轼兄弟从此被一贬再贬,跌到了比“乌台诗案”那段时期更惨的境遇。定州治军,增修弓箭社元祐八年(1093)十月二十三日,苏轼抵达定州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