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尼山论坛丨王学典:如何借古鉴今,化解现代文明冲突?
王学典:世界新的变革与动荡,背后仍有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影子,这种冲突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同时,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又加剧了各文明、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坚持文明多样性、认同多文明共存格局、坚持文明对话,是化解文明冲突的重要认识基础。作为世界上有担当的文明大国,中国应积极倡导道义至上的外交理...
史学家王学典:梦想见到一个“斯文的中国”
坐在记者对面的王学典,清瘦,儒雅,但一开口,五千年的历史和四万里的寰宇就随着洪亮的山东口音滚滚而来。杨晓卫摄王学典双手一摊:“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文明之间如何相处?”据王学典的硕士生陈闯专访后告诉记者,导师王学典给他们上课时,通常都是这样引人入胜。杨晓卫摄中新网济南5月23日电(记者杨晓卫)...
王学典:迎接第三次学术大转型
拿笔者的专业史学研究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的交流日益增多,二战以后几乎所有的西方史学思潮都在中国史学领域产生了波澜。无论是年鉴学派,还是美国中国学,抑或是众说纷纭的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哲学,都对中国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社会史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年鉴学派主张碰撞的结果。
王学典:凡是回答问题的历史研究都离不开理论
一些史学家在史学界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相当程度上来源于他们所使用的理论,来源于他们所运用的概念工具,这是现代史学和传统史学一个非常大的差异。理论有什么作用,作用在哪里,我就举这些实例来分析。(作者为山东大学教授)
王学典:若干年后,人们可能意识到本届尼山论坛的独特价值
王学典沉思片刻说,本届论坛有着独特的价值,但有些可能需要多年以后才能被人们意识到。第一,本届论坛上有个共识越来越清晰:西方政客口中的文明冲突,其实是个伪命题;他们口中所谓的文明冲突,其实都是被包装的地缘政治利益冲突。王学典说,记得在去年尼山论坛之前,他曾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专门论述过这个话题,他呼吁...
全国政协常委王学典谈学术本土化转型:讲好中国故事 展示中华智慧
王学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与时代同步伐(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我们要深入时代,为时代画像,为时代讴歌。这意味着,学术研究绝不能深居象牙塔中,远离时代和生活。哲学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学术与时代的关系,走出象牙塔,投身新时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怀天下...
滕州一中“王学典杜泽逊书屋”揭牌仪式举行
“王学典杜泽逊书屋”的命名揭牌,将有利于涵养莘莘学子潜心向学、追求卓越的志向,有利于激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热情,有利于营造感恩母校、强教兴学的良好氛围。(刘林昊??报道)
王学典:做引领中国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先生”
在王学典教授的带动下,儒学高等研究院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古典学术文化研究机构,也是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儒学研究重镇。2017年,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被誉为是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届;2019年,由山东大学牵头的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第一个国家承认的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尼山世界论坛...
王学典:历史研究为什么需要“问题意识” ——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二
“问题意识”的有无,是决定一个学者治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学术与传统学术之间的重要差异之一。在法国年鉴学派看来,不具备“问题”的研究是不能进入现代学术之林的。什么是“问题意识”,它如何影响和驱动着论文写作,它来源于何处,我们该如何获取“问题意识”,“问题”如何促进学术进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王学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离不开“双创”
王学典:当我知道自己主编的《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获得了国学成果奖之后,内心非常激动。通常说“十年磨一剑”,我带着自己的团队,这个项目前后进行了十三年,最后才完成。严格来讲,是十几年磨一剑,虽然最后出来是四卷,但我们做的工作那是十几年的一项工作。我个人觉得学术研究是一项非常枯寂的事业,因为它不像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