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方 | “理中丸”历代名医方论辑义
本方加茯苓、枳实各一两,名枳实理中汤。治寒实结胸,胸膈高起,手不可近者。夫寒为无形之邪,温之自去,若挟身中有形之痰湿,互结不散,则为实矣。故必以枳实之破气下痰,茯苓之分消利湿,乃为得当耳。(古承书籍链接——清·张秉成《成方便读·祛寒之剂》)清·张秉成医案举隅患者信息罗某,女,38岁。
一个盛行300多年的中医名方,被中医“销毁”,发生什么事了?
五石散从名字可知,它是五种石头研末组成的药方,归属于矿物药。我国古代早在战国时期的《周礼》,就有使用“五石”治疗外科病症的记载。《史记》有“炼五石散服之”的记载。不过,正式确定五石散组方、剂量并流传后世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五石散由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硫磺5味不同颜色的矿石组...
《大国医·千金方》:泽被千古,济世传仁
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孙思邈的独活寄生汤、钱乙的六味地黄丸、吴鞠通的银翘散……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方源自何处?古代大国医又是在何种背景下创制它们?千百年间,它们如何流变并融入当下生活?现代医者又有怎样的延展利用?CCTV-9纪录频道近期推出9集系列纪录片《大国医·
解读传统药方里的科学与智慧
“医圣”张仲景,留有名方小柴胡汤;善治儿科的钱乙,传有六味地黄丸;自学成才的吴鞠通,创下经典名方银翘散……一位医者一个名方,大医名方,相得益彰。纪录片将9个名方的来历与功能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纪录片讲解“药王”孙思邈的独活寄生汤的药材组成与功能主治,道出了每种药材的药性功能、地位以及古方的...
张仲景留下的一味药,饭后煮水喝,肾脏重回18岁
张仲景留下的一味药,饭后煮水喝,肾脏重回18岁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其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后世所借鉴与学习。而在他的众多经典巨著中就有这样一味药,历经千年而不衰,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民间广为流传,更是被誉为男人的“...
一个家喻户晓的千古名方,除了补肾,还能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
当时钱乙原本选定的方剂是医圣张仲景的肾气丸,但是觉得这个肾气丸中的桂枝和附子,扶阳能力很强,小儿本是纯阳之体,去掉桂附似乎更好,于是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和附子,调整了剂量,更名为地黄丸,由于全方刚好六味药,后世都称它为“六味地黄丸”(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随着千百年来的传承,六味地黄丸不仅跻身十大名方,更是成为妇孺...
化湿败毒颗粒:大疫出良方,传承传统经典名方
宣白承气汤:千古名方的佼佼者温病学派,除了《瘟疫论》,还有一本名著就是《温病条辨》。温病学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张仲景《伤寒论》攻下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运用于温病,并组创了新加黄龙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
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第一方”,活血利湿调肝脾,瘀血一去百病消
[1]钟相根,郑子安.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2]李秀金,孙奉升.仲景活血化瘀法及其在妇科的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1993,12(4):14-16.[3]李佳曦.当归芍药散组方配伍规律及其方证相关性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1-68....
华佗、张仲景做校名,中医药大学为什么火了?
河南南阳是名医张仲景的故里,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安徽亳州则是名医华佗的故里,享有“中华药都”的美誉,一直有建设一所中医药大学的呼声。亳州市市长杜延安指出,亳州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