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宣布2025年前恢复蒙古文,与内蒙实现语言互通,有何目的?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蒙古国通行的回鹘蒙古文字在国际社会并没有流通性,许多国家根本不懂蒙古国的文字,而蒙古国也不懂其他国家的文字。尤其是西方国安家,对蒙古国通行的回鹘蒙古文字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落后的文字,所以不愿意和蒙古国建立外交关系。即便蒙古国已经独立多年,可是国际地位不升反降,这让蒙古国政府十分...
每日一字968:鹘
今天分享的是:“鹘”字。鹘,读作hú或gǔ,古书上说的一种鸟,似山鹊而形小,短尾,青黑色。左边“骨”字左伸右收,左竖以斜切起笔,向下行笔略轻,稍带弧度;横折横画稍抗肩,不要写长,行笔到位后再折笔向下内擫写右竖,竖身稍左斜,与左竖呈相背之势;中间“人”字居中,布白均匀;左竖点露锋起笔,...
内蒙外蒙都是蒙古族,为何会一族两语言?都是历史在捣乱
这个塔塔统阿所教授的文字一开始被称为畏兀字,这就是后来的蒙古文字的雏形,再经多个改进就变成了现在的蒙古文字,又因为塔塔统阿是一个回鹘人,史学家又称这种文字为回鹘式蒙古文。这种回鹘式蒙古文更加具有生命力,在蒙古地区经受住了其他文字的挑战,在几百年后终于正式地成为了蒙古族的通用文字,整个蒙古都在...
蒙古国宣布,在2025年恢复传统蒙古文,与内蒙古实现语言互通?
最初内外蒙古都是使用回鹘式蒙文,如果大家有去过内蒙古会发现,单从书写来看,这种文字非常复杂,像是形式各异的烤串。这是最古老的蒙文,但这种文字是怎么诞生的呢?这还要从一个名为“塔塔统阿”的男人说起。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了乃蛮部,而乃蛮部的掌印官就是塔塔统阿。在部落被灭之际,塔塔统阿带着金印...
程杰丨恩施西瓜碑文字释读与瓜史意义考论
湖北恩施西瓜碑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基本完整、专题记载西瓜种植的碑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献和农史遗迹。近四十年受到广泛关注,恩施地方和西瓜作物史研究者都发表了不少论著,取得了不少可靠的认识。碑文镌刻于砂岩石碣立面,年代久远,风化剥蚀严重,而文字释读与已有文献记载并不完全吻合,带来了一些识读上的困难。笔...
曹学曾:《一方元代八思巴字与汉字组合符合押印的释读》
单一的八思巴字印文较难准释,这是由其本身为“拼音文字”所致(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简单说,就类似于现在汉语同一读音对应的多个“同音字”,如无上下文字关联,很难精准对释。即使是相对简单的“姓氏”或“吉语”,也只能选其一个比较合宜的汉字来译释。此印文为八思巴字“仿篆书”体,上部字母“篆法”标准,下部一笔类似于汉字“...
诗人的遭遇夺妻之恨,写下催人泪下的词作,27字让人读不完
这首诗到底是诗还是词,其实一直就有争议。哪怕是《全唐诗》,也存在矛盾:卷二四五收录它时,将其定为诗;卷八九〇收录它时,又将其定为词。鉴于它的前三个字已经成为了词牌名,小珏认为将它定为词作。毫无疑问,这里的“柳”字就是一语双关,既是指柳树,指的又是柳氏。章台本来是汉长安中街名,后指繁华盛景...
中国叫俄罗斯“战斗民族”,那俄罗斯怎么叫我们?2字听着很耳熟
而希腊和罗马则比较特殊,他们称呼中国为“Sinae”,翻译过来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而中亚各国和俄罗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称呼中国为“契丹”,即历史上建立辽国的那个民族。在俄语中,中国很长时间都被称作Китай,读音听上去和“契丹”非常接近,当然实际上它就是契丹的音译。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好奇了,为什么“...
《说文解字》第738课:细说“鸠”字,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种鸟
(一)ji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鸠,鹘鵃也,从鸟,九声。”形声字。本义是鹘(gǔ)鵃(zhōu)。其实这里需要辨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本《说文》夺讹。鸠与雉,雇皆本《左传》,鸠为五鸠之总名,犹雉为十四雉之总名,雇为九雇之总名也。……今本以鸠为...
道中华丨《千字文》在古代有多火?
学者推测它是在11世纪初写成的,当时吐蕃人占据陇右和敦煌,上面的注音应当是操藏语的吐蕃民众为了方便诵读汉字,用藏文来记录汉语的发音。如果我们试着将一组藏文对音用字母模拟出来,可以发现“夫唱妇随”读成了“puqonbusui”,这恰恰符合唐代西北方音的发音特点,夫妇读成“pubu”,说明当时当地的古人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