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
GA主要由叶片、嫩枝、花、种子或果实进入体内,不像生长素有极性运输。外用GA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差,均匀施用。生理作用:能迅速打破种子、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促进发芽,所以在马铃薯上的登记产品较多,主要用于种块催芽,保证出苗率高、苗子生长旺盛,已在马铃薯种植上广泛推广应用。赤霉素适合以下作物:棉花、番茄、...
植物生长素研究迎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阐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子...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韧皮部完成长距离运输的非极性运输;二是需要转运蛋白参与的单方向极性运输。其中,对于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极性运输起着关键作用。PIN蛋白可以将生长素转运至细胞外。PIN蛋白在细胞膜上的极性定位,决定着植物体内生长素极性分布,从而会导致植物的向光性。至于为何要采用拟...
EMBO J | 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新机制
有研究表明,极性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1-naphthylphthalamicacid)可以通过影响ABCB19蛋白与类亲免素FKBP42蛋白TWD1(TWISTEDDWARF1)的相互作用调节极性生长素运输1。此外,ABCB19与PIN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PIN1也可以以NPA敏感性的方式调节生长素外排2。但是目前关于NPA与PIN蛋白的关系以及PIN1/ABCB19蛋白...
科学家揭示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新机制—新闻—科学网
遗传和生化分析表明,PDK1.1和PDK1.2可以直接磷酸化并激活D6PK蛋白激酶,D6PK进一步磷酸化并激活PIN介导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该研究证明了植物PDK1在细胞中的极性定位,阐明了其磷酸化并激活AGC家族D6PK亚类蛋白激酶、进而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制,为研究生长素作用机理以及生长素如何响应磷脂介导...
【学术前沿】PNAS | 焦雨铃研究组合作研究解释生长素调控叶片扁平...
利用活体成像技术,本研究发现通过显微手术切割和药物处理阻断生长素极性运输,会扰乱生长素外运蛋白PIN1向叶原基两侧的汇聚,降低叶原基中的生长素响应水平,特别是两侧叶缘的生长素响应,使指示生长素响应的DR5不再出现于叶缘。进而,叶缘表达的SlLAM1响应生长素分布变化,由叶缘表达转向近轴面表达,导致叶片原基由两侧对称...
中国科大等在植物生长素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byArabidopsisPIN1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植物中生长素极性转运蛋白PIN1,以及它分别与底物生长素(IAA-bound)、抑制剂NPA(N-1-naphthylphthalamicacid,又名抑草生)结合的(NPA-bound)三个高分辨率结构,并结合功能实验阐释了PIN1蛋白的工作机制,为剖析植物生长素运输调控以及针对PIN蛋白的农业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设计...
中国科大团队揭示植物生长素运转机制
生长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细胞间传递具有方向性,被称为极性运输,而PIN家族蛋白就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定PIN家族成员在细胞质膜上具有不对称分布的特点,它们的分布位置决定了生长素“搬运”的方向。解析PIN蛋白的三维结构对于我们理解生长素的“搬运”过程有极大的帮助,是生长素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同时也...
中科大科研团队取得植物生长素转运机制研究新进展
并通过功能分析阐释了PIN1蛋白“搬运”生长素的工作机制。孙林峰介绍,NPA是之前在实验室广泛应用的一种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也是农业生产中最早作为除草剂应用的化学小分子。基于相关研究,科研人员有望设计出更高效、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安全的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农业生产。
??【中国科学版】植物生长素“搬运工”首露真容
特定PIN家族成员在细胞质膜上具有不对称分布的特点,它们的分布位置决定了生长素“搬运”的方向。但是由于缺乏精细的三维结构,PIN家族蛋白特异性识别、转运生长素的机制一直未知。NPA是之前在实验室广泛应用的一种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也是农业生产中最早作为除草剂应用的化学小分子之一。它可以直接靶向PIN家族蛋白,但是...
Nature Plants | 薛红卫团队揭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调控新机制
长期的固着生活使植物进化出了高度的生长发育可塑性,植物激素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polartransport)在体内呈现不对称分布,参与了不同生长发育过程如胚胎发育、维管组织发育和植物分枝等的调控,生长素的分布还响应不同的环境信号,介导植物向性生长。生长素输出载体PIN(PIN-FORMED)家族蛋白在细胞中呈现动态的极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