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对于官员的选拔,以及对官职的就任条件
汉代通过升迁赐爵这种最为直接的手段来表达对符合官德标准的官员的渴求,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官吏群体的道德建设方向和整个社会风化。其次,大量的利用了赏赐、增食秩等物质激励这一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各类的模范官吏给予赐金、赐钱、田宅、食秩等诸多物质奖励,以免除众多优秀官员的后顾之忧,为后来官吏做出表率。...
昏聩的汉灵帝,为对抗士家大族有多拼?居然下令专门办了一所学校
按汉代制度,孝廉、贤良、文学才是选拔官吏的正常途径,书画辞赋纯属低级才华,就像博弈一样,不能匡国理政,因此不能作为教化取士的根本,必须以经学取土,通经释义才是大事。蔡邕的这些看法,实际上代表了所有“缙绅处士”的愿望。蔡邕的这次上书,涉及了数件军国大事的建议。对其他建议,灵帝都不同程度有所采纳,唯独对...
新官上任生花样,百二员工苦尽尝:简牍所见秦代地方职官选任
这几条律文反映了秦代官员的选拔方式之一是保举制度。保举制度有三个重要的规定:第一,规定了哪些人不能被保举;第二,保举人必须符合一定的资格要求;第三,被保举的职位对保举人的身份也有规定。此外,秦朝还通过官吏的教育来传达这种理念。《里耶秦简》中频繁出现守丞和某官守,形式上和汉代试守一样。其性质还是临...
中国古代形成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但终究只是维护皇权的工具
古代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其重视监察官员选任的程度,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官吏选拔制度,如察举、辟举、荐举、科举等选官方式,主要注重从现任官吏中考察选拔一些优秀者,这些人具有丰富的任职经验和良好的政绩,能够胜任治官之官的重职。其三,晋升从优、出将入相。历代的御史、监官、科道官们在一生仕宦之中,都要冒一...
孙闻博:中国古代县制起源新论
后续研究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概念归纳及阶段划分,如分作县鄙之县、县邑之县、郡县之县;二是类型区分与生成方式,如分为王畿与诸侯不同区域,又如分为楚县、晋县、秦县等不同系统;三是实现途径及结构分析,如关注邑内支配者、被支配者等层面的秩序变动。
汉朝监察机构逐渐独立,古代选拔监察官重气节、重能力
在监察官的选任程序上,两汉时期大多是通过察举方式,由地方官推荐入选,一些“才堪用者”也可以因直接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获得任命(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隋代开始,选任权统归吏部。这一改革无疑有助于克服汉代荐举制下“门生故吏”关系带来的官官相护问题。但在唐代,归于吏部的监察官选任权实际上由宰相掌握,由此产生了新的弊端:“宰相...
两汉中尉执金吾选任官的一般情况是怎么样的,对此有何影响?
被选任中尉、执金吾的官吏中,西汉时期,汉武帝之前主要是以地方官吏为主,尤其刘邦时期主要以门生故吏、宾客以及随从为主。武帝之后,中尉、执金吾的选任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倾向于从中央官中选取,尤是从宫城卫尉官和司隶校尉等官选入。东汉时期,不像西汉那样泾渭分明,主要还是与军事武官有所关联,譬如,从度辽将军、校...
《宋太祖》:一介武夫,缔造“华夏文化登峰造极”之世|万有引力新书
一、“雪夜定策”二、北御契丹三、收荆湖四、平后蜀五、灭南汉六、取南唐七、三征北汉第六章创业垂统,建法立制一、宋太祖誓碑二、“宰相须用读书人”与“异论相搅”三、“尚文抑武”国策的确立四、“天子门生”与官吏的选任考核...
中国古代对官吏道德素质的要求
到汉代,伴随着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礼义道德教化也被置于治国的首位,对官吏的道德素养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朝选官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其法定的主要标准为“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表里不一,打压外族,元朝官员选拔制度为何被戴了一层有色眼镜?
三是官吏制度化。从元代中期开始,在各省、台湾、医院、六院、宣威司等机构中,他们定做了一些被官员取代的官员和官员。从九流官吏中选任,减少一个统帅官吏的职级,很快就有消息称,中央政府的来访官员还必须从九品文化资源官员中挑选一半,其他官员,如官员、官员、总务和知音,也必须选择一半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