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绵裹铁——苏轼行楷书《前赤壁赋》卷的欲透纸背
1.纯绵裹铁:苏轼的行楷书以“纯绵裹铁”著称,即用柔软的笔触书写,却能表现出刚劲有力的效果。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使得《前赤壁赋》卷具有鲜明的个性。2.笔势雄健:苏轼的行楷书笔势雄健,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他在书写过程中,善于运用提、按、转、折等笔法,使得字迹既有力感又富有变化。3.结构严...
苏轼《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前赤壁赋》的过往,已经成为过往,不去执着了,享受当下,尽兴于当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于过往,不忧虑于未来,只此当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想必苏子是带着点醉意的。这个酒量差的好酒之徒啊!真让人不省心!真有这熊孩子的...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皇帝当“粉丝”手书苏轼《后赤壁赋》
元代大诗人虞集评价说:“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末有道上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展览中展出的这幅《书苏轼后赤壁赋卷》来自辽宁省博物馆。全卷纵24.5厘米,横101.4厘米,绢本,草书,卷末未署年款,只钤“御书”“御书之宝”二玺印。
张宗子:苏轼的五次赤壁之游,以及前后《赤壁赋》的主旨
前赋中的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更和谢赋中的前歌如出一辙:“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隔千里兮共明月”一句,还被苏轼化用到寄赠弟弟苏辙的那首众口传诵的中秋词中,“千里共婵娟”遂成千古名句。三、望美人兮天一方...
"沧海一粟"竟写错千年?课本里苏轼《赤壁赋》要改吗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人民日报海外版|笔墨丹青呈现苏轼书画艺术精神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本次展览策展人、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庞鸥表示,每个中国人总会在不同境遇里与苏轼相遇,苏轼的艺术精神是留给后世的无尽宝藏,故展览名为“无尽藏”。
我们为什么喜欢苏轼?
在黄州开了“东坡”,开始种地后,苏轼开始陶渊明化。黄庭坚说:“渊明千载人,子瞻百世士。出处固不同,风味要相似。”苏轼自己写:“愧此稚川翁,千载与我俱。画我与渊明,可作三士图。”苏轼在黄州后期,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记承天寺夜游》,写“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沧海一粟”是后人抄错了?台北故宫展苏轼真迹证实应是“浮海一粟”
“沧海一粟”是人人琅琅上口的成语,比喻事物渺小而微不足道,语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据岛内媒体中时新闻网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展出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网友发现帖中原文写的是“渺浮海之一粟”,根本不是“沧海一粟”,疑似是后人抄写笔误,才导致错误以讹传讹,误传千年。
观史通鉴|解析苏轼《赤壁赋》
《赤壁赋》在文学上的成就,首先体现在其意境的深远与文辞的优美上。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夜的静谧与壮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些文字不仅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物我两忘的意境。同时,苏轼巧妙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将人生...
苏轼《赤壁赋》原文与赏析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苏轼在《赤壁赋》中巧妙地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他通过对赤壁之战遗址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赋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思考。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赋文的艺术魅力,也使其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