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写作任务全梳理
三、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
诗歌表达技巧之列锦白描点染点面结合
《西厢记·长亭送别》“总是离人泪”为“点”,前面五句均为“染”。点面结合也是诗词鉴赏中的经典手法,“面”是指对多个人、事、景物等的总体性、概括性的描写或叙述,相当于“总写”“概说”;“点”则是指对具体某个人、事、景物等的具体化、详细性地描写或叙述,相当于“分说”“详写”。典型例子如:...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任务...
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编排,如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②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④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⑤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第二单元导语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它伴随着中国革命...
柳树在古代社会中的运用价值:不仅可用于绿化,还能防洪护边
在离别之时,人们常常“折柳赠别”,在唐代就有灞桥折柳赠别的风俗。刘禹锡有《杨柳枝》九首,其中一首写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离别”,可见柳树早已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长亭送别另外,在古代的墓地也会大量种植柳树,根据《春秋纬》的记载,天子的墓地种植松树,诸侯的墓地种植柏树,大夫的墓地种植栾,士的墓地种...
十里长亭话别:古人为何总喜欢在长亭送别远行亲友?
对于古人来说,长路漫漫,一别辞去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在这样的情景下,难免让送别人和远行人伤感不已。所以,到后来,送别亲友的长亭成了人们凭吊思念的一个别称。再加上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景抒情,通过他们的渲染,本来很是普通的长亭反倒成了一种有情有感之物了。
范仲淹的《苏幕遮》:一首描写秋天的词,开篇两句就惊艳了时光,被...
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写到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化用了范仲淹的这两句,同样极富画面美与诗意美。“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词人从碧天广野写到天地相接处的秋水。这是词人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的,目之所及之处展现出的是一幅美好的...
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
大量成功地运用方言俗语来叙事、抒情、写景、议论,这是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建树。如《西厢记》“长亭送别”一出,相国小姐崔莺莺与意中人张生惜别,出场时唱:[端正好]、[滚绣球],[端正好]曲化用了宋人范仲淹的《苏幕遮》词句,借景写情,情溢于景,情景交融,含蓄细腻,[滚绣球]曲则从文转白,由雅而俗,抑止...
高效备考丨2024新高考语文默写范围调整!72篇调整为60篇~
[助记]写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依次围绕积累、坚持、专心三个方面展开。3.《屈原列传》(司马迁)屈平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
近5年杨浦初三二模作文精析
说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全场鸦雀无声。崔莺莺与张生依依不舍,如泣如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听众很安静,明显被深深感染了。也许在评书里,众生也看到了自己。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那么投入而专注。送别就牵肠挂肚,无奈又哀伤,仿佛每一个毛孔都蘸饱了泪水。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及答案一
10.《长亭送别》中莺莺最深沉的愁情忧虑是()A:张生的金榜题名;B:今宵的离愁别恨C:母亲的干涉;D:他日的被弃掷11.《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是()A:慷慨悲凉;B:沉郁顿挫;C:明白晓畅;D:优美典雅12.《报刘一丈书》中“斯则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