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对于官员的选拔,以及对官职的就任条件
首先,最为直接的教化方式就是对符合汉代官德各种要求的官员给予升迁赐爵的奖励。无论是在哪一方面表现突出,只要能为吏民之典范者,就会得到统治者的升迁赐爵的褒奖。汉代通过升迁赐爵这种最为直接的手段来表达对符合官德标准的官员的渴求,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官吏群体的道德建设方向和整个社会风化。其次,大量的利...
几十年寒窗只为仕途,汉代官员死后,其丧葬待遇有多高的规格?
在汉代,选拔官员之事被朝廷视为重中之重,其机制主要围绕察举与征辟两大体系展开。在这一套官员选拔的框架下,汉朝宫廷构建起了著名的三公九卿制度。这一制度的存在,无疑揭示了汉代官员体系内部早已有了分明的等级划分。由此推之,在丧葬礼仪方面,汉代同样存在着显著的等级差异。若论西汉时期,士兵墓葬的等级差异尚...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间接用荫是指需要经过一定的途径方能担任官职,包括卫官、学馆、斋郎、挽郎和进入弘文馆国子监等形式,属于广义的门荫。卫官中的千牛和亲卫、勋卫、翊卫是间接用荫的主要形式,《唐六典》明确规定:“凡左右卫亲卫、勋卫、翊卫,及左右率府亲、勋、翊卫,及诸卫之翊卫,通谓之三卫。择其资萌高者为亲卫。”...
文史丨古代官员多少岁退休?退休后都干些啥?
为了维护皇权统治,朝廷通过经学考试或察举征辟机制来选拔、任用官员,与之相应的官员退休制度也逐步建立。汉代官员的退休年限大致为70岁。三国时,官员致仕也遵循70岁之限。南朝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御史中丞沈渊表奏:“百官年登七十者,皆令致仕。”得到批准。这被认为是法律上对退休年限的最早规定。唐朝从制度上...
汉朝监察机构逐渐独立,古代选拔监察官重气节、重能力
四、重选任程序。在监察官的选任程序上,两汉时期大多是通过察举方式,由地方官推荐入选,一些“才堪用者”也可以因直接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获得任命。隋代开始,选任权统归吏部。这一改革无疑有助于克服汉代荐举制下“门生故吏”关系带来的官官相护问题。但在唐代,归于吏部的监察官选任权实际上由宰相掌握,由此产生了...
知识窗丨考试的由来
汉代的察举制汉文帝时期(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开始实行察举制,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和朝廷的考核来选拔人才,汉文帝刘恒不再使用在实践中试用、考察的方法,而是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考生回答。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三国前夜》:一个“经学昌明”王朝的覆灭史
当时东汉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从地方选拔茂才、举孝廉,这是很儒家的做法;以及皇帝和高官的征辟。在这种选官制度的推动下,汉代的精英阶层普遍修习儒学,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把儒家理想作为很崇高的东西去追求,以天下为己任,也因此而声名鹊起成为所谓“名士”,所以才会出现东汉后期党锢之祸中的那样一批人。也正是因为两次...
“洪范九畴”:古代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生动体现
“农用八政”展现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食(粮食的生产和分配)、货(物品交易和流通)、祀(祭祀活动)、司空(负责土地和公共工程的管理)、司徒(主管教育和民众的教化,选拔和培养官员)、司寇(负责司法和刑罚)、宾(涉及对外交往和宾客接待)、师(军事),涵盖了从经济、社会、文化到国防等国家治理的各...
《大学》“止”的政治学内涵分析
《大学》选拔人才的标准也是克己复礼政治人格的体现,“《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在选拔官员时比起能力更重视品德,心胸宽广,对于有才有能之人能够发自内心的...
从积功升迁到举孝察廉看西汉政治的儒家化
每一年都要从光禄勋的属官当中选拔,由丞相、御史大夫负责选拔举荐。而光禄勋的属官主要是光禄大夫、大中大夫、谏大夫、谒者等负责顾问应对的文职官员。这些职位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儒家子弟所垄断,董仲舒就曾经担任过中大夫一职。可以说,汉元帝此举完全就是为了扩大儒家的晋升通道,使更多的儒家子弟可以进入汉朝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