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书法经典的形成、消解与重塑
书法趣味的好异求新与崇古右文往往成为一对矛盾。古与新的较量、文与质的分野常常成为书法批评标准迥异的根本原因。柯九思《跋赵书黄庭经》故宫博物院藏“与古为徒”为崇古右文的传承需要,“娟娟发屋”为立异标新的现实需求。宁要古代素人之书,不要今时“娟娟发屋”的时代选择,“不爱今人爱古人”的风格...
秦亚飞:先与古为徒 再与古为新
秦亚飞,别署忘斋、新雨堂,师承西泠印社王勋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临安印社理事。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第一届“金庭风韵”国际书法篆刻展、岳麓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展,荣获2023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前60名、“鱼跃福地”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展铜奖、首届“千岛湖杯”全国书法篆刻...
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③:时间辽阔,澎湃前行
出版物有《刘一闻印稿》《刘一闻作品》《刘一闻书画》《三德馆印迹》《一闻艺谭》等近三十部。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及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陈燮君《此声走远方,奔腾复澎湃》陈燮君,1952年生,曾任...
东西问丨西泠印社为何能成为世界印学中心?
“天崩地解”之时,选择与古为徒,一意而孤行,逆世而不惧。在文人个体的品性磨砺和社集聚会的雅趣赏乐之上,西泠印社孕育了社员的身份认同和精神皈依,在“国破山河在”的岁月成为一种精神旗帜,化为文化传承、保存国故的公共意识和精神自觉。在南宁市博物馆展出的“鸿雪铿鸣—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展”上拍摄的...
荐书丨《韩登安书法篆刻课徒稿》丛书两种
韩登安不仅勤于艺术,还培养了茅大容、吴振华、余正、郁重今、陈威遐、姚天一、林乾良、许仕强、沈继良等一批篆刻后学。篆刻多讲“印从书出”,而韩登安却提出“书从印出”。所谓“书从印出”是指所篆书法多为印章中字,这是一种新尝试。《韩登安书法篆刻课徒稿》是西泠印社近年推出的重要书法篆刻系列丛书之一...
金石缘深,尊师重道 | 石双樑先生喜收五位新徒共绘艺术新篇
网讯2024年5月19日,一场庄重而温馨的拜师仪式在天津印社(滨海新区)隆重举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西泠印社社员、著名书法篆刻家石双樑先生喜收五位新徒,他们分别是石利平、张文巧、何锋、王泽铎和李佳泽。五位新徒怀揣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正式拜入石双樑先生门下,开启了一段崭新的艺术之旅。
糅书画印 得味外旨 ——记海派书画篆刻大家韩天衡
先生2000年花甲生日时,刻“喜出望外”,边款称:“吾不才,居然得以浪迹艺坛并有知音无数,求其铜,得其金,乃喜出望外,幸事也。”自证与古为徒、入古求新。如“踏石留印”与“抓铁有痕”,是先生创作于2016年的2方颇具代表性的写意闲文篆刻,最能反映他持之不懈、多思善悟、取精用弘的艺术追求。前印边款...
在绍兴看赵之琛、吴昌硕、马一浮等篆书篆刻名家作品
1904年,叶铭、吴隐、丁仁、王禔发起创办西泠印社于杭州孤山,保存金石、研究印学,提振了浙江篆书篆刻创作环境。当时,浙江还涌现了一批热衷上古文字与国学研究的学者型篆书篆刻家,如“硕学通儒”沈曾植、甲骨文研究先驱罗振玉、经学大师章太炎、金石文字学家赵叔孺和马衡、国学泰斗马一浮等,故推动了浙江近现代篆书篆刻...
九旬书法家沈定庵辞世,推崇与古为徒,师古能化
知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因染时疫医治无效,于2023年元月25日(正月初四)凌晨辞世,享年九十六周岁。沈定庵推崇学古而不泥古,与古为徒,师古能化。沈定庵是徐生翁在年逾古稀时收的弟子,也是徐老唯一的入室弟子。他曾说,“师从古人,更多的是要学习他们对艺术锲而不舍的探索,而非一笔一划的点拨。”...
著名书画家杜小荃:深根固本,与古为徒
著名书画家杜小荃:深根固本,与古为徒吴昌硕先生是“后海派”的开宗鼻祖,是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他在中国花鸟画领域开创了历史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一代宗师”、“文人画最后的高峰”。作为当代研究吴昌硕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小荃先生,对“吴派”艺术潜心课研,躬耕不辍凡有数十年历程。大家都知道,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