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上)
自生自发的秩序乃是在那些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个人之间自发生成的,而这意味着任何个人都不知道他的行动与其他人的行动相结合会产生什么结果,一如哈耶克所说,“在各种人际关系中,一系列具有明确目的的制度的生成,是极其复杂但却条理井然的,然而这既不是设计的结果,也不是发明的结果,而是产生于诸多并未明确意识到其所做...
“文明论视野中的历史与秩序”研讨会纪要
陈教授认为前者指向中华文明尚未完全脱离宇宙论秩序,后者意味着中华文明的时代缺乏启示或有体系的思考,并非由上至下、由神至人,而是由下至上地展开对于天地的思考。在沃格林看来,这是思辨缺乏符号性、象征性的标志。然而,陈著对自孔孟特为彰著的仁性意识加以强调,由后者出发与西方所谓灵性意识或哲学意识并不冲突,甚至...
“秩序”之美、文明见证:“四问”北京中轴线
吕舟:北京中轴线是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决定北京老城形态的核心建筑群。它纵贯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文明构建中国人生活秩序和都城形态的持续过程。“北京中轴线”的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
實現有原則高度的文明實踐
也就是說,中華民族基於生命實踐對文明作了人文秩序的初始理解,並在這種人文秩序中彰顯人的智慧、道德、情感和天下視野,體現出以人為本、天下大同的文明觀。這種鮮明的人文精神和天下情懷,成為中華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的重要標識。西方學者韋伯和帕森斯都指認,西方文明側重於理性地控制世界,中華文明則意味著理性地適應世...
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人本论的第一层,是一切从人出发,向人归宿;第二层,是遇有二事以上发生冲突时,一切折中于人,即由人来斟酌损益。中庸之道论,表面上好像指的是第二层,其实是两层都赅括的,中西人文思想都有近乎三才的说法,三才天地人,人居天地之间,不以天地,而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未尝不是一个中庸的看法。
专访孙国东|《阐释政治哲学》——任何主流意识形态都有可较真的...
在“中—西时代”,我们就有必要挖掘中国文化中有可能对进一步释放现代性的解放和文明潜能有助益的思想资源,并与西方进行文明互鉴性的对话(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现代性价值/范畴的中国化”,为超越(西方)现代政治/法律秩序保留想象和探索空间。拙著第三章关于“内倾型贤能政治”、第六章关于“获得家庭支持的公民性”的...
陈赟:“内圣外王”与中国思想中的秩序结构
孔子及其门人以人类文明作为视野,以人类探寻秩序、追寻意义作为内核来探讨三代以上的帝王政教实践及其历史和经验,其眼光在根本上不同于三代以上的帝王及其史官。对孔子及其六经的消化,构成战国以来中国学术的中心问题,也是汉代以来中国文明的根本问题。孔子有大德而无大位,似乎构成了一道分水岭。在这道分水岭的两侧,...
自然、政制与文明——经学与古典学四人谈
中西传统文明都关切自然、政制等永恒性议题,对于宇宙自然、政治自然与人的自然本性皆有相通的深邃理解。“自然”涉及宇宙本原、政治秩序、人伦秩序等诸多问题,“政制”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设计,政制与礼法、技艺有何关联,这些问题都隐含着对文明与价值理念的复杂思考。
《脏活》:诉说西方文明秩序背后,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
那些厌恶的行为仍在由“代理人”继续进行着。文明这种社会抑制并没有消除人们对于脏活的依赖,反而更加地难以割舍,为了遮羞,人们只能将其藏在幕后,尽量不让自己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普雷斯就是展现了这种存在,以文明不想看到、不愿看到的方式,向读者诉说文明秩序的背后是怎样的。
是退缩与麻木,还是逃避统治的艺术:“淡学”是个什么学?| 编辑部...
以前我看到整个车厢的人都在玩手机,用早上宝贵的时间看搞笑短视频,会觉得真的是太麻木太堕落了。但是现在我的感受是,大家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地座位上,忙自己的事,而不去干扰和殴打别人,这是人类有秩序、有文明、有希望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淡”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