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字楷书《颍州西湖听琴》欣赏
苏轼大字楷书《颍州西湖听琴》欣赏苏轼大字楷书《颍州西湖听琴》,来源于宋拓郁孤台法帖残本,原藏有所残损,上海图书馆藏。这首诗是苏轼知颍(1091年)后一个月,也即九月十五日,在颍州举办的一次音乐活动中创作的,参加者有他的朋友、时任颍州签判的赵令時、颍州教授陈师道等。此诗当时便得到很多人的唱和,后也得到历...
苏轼《东武帖》如何展现千年书法魅力?
从笔法技巧的角度来看,《东武帖》充分展示了苏轼精湛的书法技艺。笔触转换巧妙,起笔时锋芒内敛,透露出一种隐忍的力量;运笔时流畅自然,如同云朵飘动,水流畅通无阻;收笔时锋芒再现,余韵绵长,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其笔画粗细得宜,粗笔画雄厚有力,仿佛高耸的山峰;细笔画轻巧灵活,宛如细流涓涓。这种笔画的多样...
日本再现苏轼真迹,已完胜米芾,翻遍书法史,没有第二人能写得出!
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人们为打破“趋时贵书”的风气,开始提倡创造精神,着重阐发“己意”。《李太白仙诗卷》正体现了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艺术理念。文中如“鲤”“可”“光”等字有明显的沾墨痕迹,且不在一句话的开头位置或词组的开端,仿佛不符合一般的书法创作规律,但这恰恰...
米芾书法的“平淡”与“自然”
米芾是十一世纪一位成就斐然的书法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作为当时的知识精英,米芾也对书法的功能与风格这一理论议题有卓越的贡献。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石慢(PeterSturman)在米芾跌宕起伏的人生框架内探索其书法艺术,并深入考察了米芾所在年代北宋的文化,以及米芾对文人艺术理论的推动作用,写下这本《米芾...
在朝与在野:米芾书法风格的转变
从手卷一开始,米芾的书法就暗示了外部环境的变幻莫测:前两列文字,先是向一侧倾斜,然后又向另一侧倾斜,以顺应诗中风向的变化。接下来书写几乎是试探性的,但大约是在第十列写船夫之怒后开始,文字变得疏松,所组合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戏剧化,节奏变化更大。到“战”这个字时,围绕这艘船的事件达到了爆发性的高潮,“...
苏轼平生功业首在黄州:写出最好的赋、最富革新意义的词
苏东坡最好的赋(《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在黄州写的;最富有革新意义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在黄州填的;最好的散文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是在黄州作的;最好的行书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是在黄州书的;最好的名字(苏东坡)是在黄州取的;最好的画(《东坡老梅》)是在黄州画的;北宋文坛最高...
苏轼点赞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 世上第一最为清雄
苏轼赞该碑字体清雄、字间清远。他后来看到王羲之的版本,方领悟到颜真卿是临王羲之小楷,变小字为大字,易清朗俊秀为刚劲雄强,乃师古而不泥古的创变佳作。苏轼位列宋书法四大家之首,他的书法史观有“顶峰论”之说,而他心目中书法的顶峰人物,就是颜真卿。宋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七日,上任知登州军州事五日就接...
摩崖上的颜真卿苏轼书法,从潇湘来到北京
《荔子碑》为东坡盛年所书,朱熹赞其“奇伟雄健”,王世贞评价为苏东坡“书中第一碑”。此作笔画穿插自然,字字大小错落有致,冲破唐书森严法度,体现出宋代的“尚意书风”。此碑勒石同样堪称杰作,掌刀者能将东坡墨迹神韵较大程度还原至碑上。字划左缘和上缘正刀入石,字划右缘和下缘斜刀入石,即保证了字体轮廓...
北宋文学家苏轼二十五幅书法作品赏析(下集)
北宋著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满庭芳词》赏析此作品书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全词共10行,96字,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书法魅力。此词是为王长官所作,他弃官黄州三十三年,深受黄州人民敬仰。词中表达了对王先生的推崇和赞赏,同时感慨其隐居生活。苏轼在书写此词时,亦体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此书与...
“东坡大家讲”读书日特别策划 苏轼的书法是要“读”而非“看”的
4月22日下午,一场特别的“东坡大家讲”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内举行,“大家讲”的讲座主题首次将解读领域放在了苏轼的书法作品上,邀请到《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刘正成,以及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进行了题为《阅读苏东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