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韩登安书法篆刻课徒稿》丛书两种
韩登安从艺六十余年,篆刻以浙派为根,博采众家之长,其多字章、细朱文被称为“绝艺”。同时,韩登安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四体皆能,尤擅篆书,又以玉箸篆最为著名。韩登安先生多字印《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韩登安不仅勤于艺术,还培养了茅大容、吴振华、余正、郁重今、陈威遐、姚天一、林乾良、许仕强...
民俗研究笔记(10)篆刻,古代文人的潮玩
缪篆,九叠篆,元朱文等。篆刻艺术并不是单指篆体,而是在其上重新加以了思想与哲学,形成代表个人的艺术风格与符号,在雕刻时的刀法,线条的粗细,折角弧度这些都这有讲究,如:邓石如,丁敬,赵之谦等名家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到了明清时期,篆刻更是达到了兴盛,出现了很多流派,如:浙派,皖派,歙派,徽派,齐派。
韩天衡:论篆刻巨匠的出新
赵之谦重视刀法冲推结合的运用,刻细朱文小印,放胆逼杀线条,使线条往往呈现断续,这峻爽率性产生出笔断意连的“超忽”妙韵,古所未有。他巧用龙门山摩崖刻石的“古椎凿法”,对吴昌硕的细白文印也有可循的影响;他开创的“单刀直冲”,结合复刀镌刻的白文“丁文蔚”印,直接影响到齐白石中晚年的印风;他以果敢冲刀...
篆刻基础:切刀刀法的创始人
们那里获得大量的古玺印,也必然获见这些名家的篆刻作品,这使朱简在篆刻起步时,就在相当高的起点上(我们学篆刻,其实也要求学印的人,要先开眼界,见过秦汉古玺,见过名家印迹,才能手、眼并高),篆刻,很多时候拼的是见识。(赵宧光的草篆)朱简的篆刻远追秦汉(印中求印),近取赵宧光(即上面文中所说的赵凡夫)的草...
齐治源:篆刻书法化
浙派诸家,白文宗秦汉,而朱文仍多未出明人窠臼,故渐淘汰也。自邓石如、吴让之复以小篆入印,则篆刻开始书法化矣。至赵之谦又以各种金石文字入印,朱文楷书边款,以及黄牧父之隶书印、大篆多字印,吴昌硕之隶楷印。吴刻小篆印突出粗细,甚至带笔锋。以上诸家所刻无不与其自己书法相合,是更趋于书法化,而艺术性更高矣...
篆刻基础:丁敬从唐宋印里看到了什么?
在唐宋印中,这是自然而然的情况,但这显然是对汉印成法的背叛(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丁敬看到了这些,认为这些有利于丰富篆刻的样式,于是就中取法,于是有了:(丁敬:丁氏敬身+赵氏岳均)或者这些作品取法于赵孟頫的圆朱文,但一定不要忽略了唐宋印对丁敬的影响,比如“丁氏敬身”中“丁、身”的牵手,“敬”字“苟”部下垂笔的改动避...
篆刻基础:以汉印为典范,向汉印学什么?
(汉无边朱文印:巨蔡千万)有图文混合印、四灵印:(图文混合印与四灵印)有穿带印(亦称两面印):(穿带印印例)有朱白相间印:(汉印里的朱白相间印)在字法篆法上还有鸟虫篆:(汉印里的鸟虫印)后世篆刻家,常常参考汉印的样式创作作品,“旧瓶装新酒”往往“新翻杨柳枝”别出新意,创作出精彩的作品。
精神所寄 天壤瑰宝——小石山房旧藏明清篆刻珍品
文/陈灿峰明崇祯四年(1631),太仓张灏将何震、苏宣、归昌世、朱简、梁袠等当时五十余位篆刻名家所刻的诗文成语闲章汇拓成谱,这就是明清之际赫赫有名的“三堂”印谱之首《学山堂印谱》。这是继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承清馆印谱》后,张灏所辑的第二种大型名家作品汇刻,他对于此谱的重视,可以从那...
好书·推荐 | 沈乐平《元朱文印纵横谈》全面解读元朱文
元朱文该如何鉴赏?又该怎样临摹创作?中国美术学院沈乐平教授,结合二十余年篆刻教学经验与篆刻创作实践,从文字修订到图版增补,全新推出的《元朱文印纵横谈》,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梳理元朱文印的理论与实践,将回答你关于元朱文印的所有疑问。元朱文印纵横谈...
甲骨文篆刻创作琐谈
甲骨文印创作不像古玺印、秦汉印、浙派、皖派、元朱文印等有其传统的章法、固定的印式,甲骨文印创作在技法上几乎没有多少优秀范例可供参照,所以也就不受固定法式所限制,可以自由发挥。苏金海先生在传统印式的基础上对章法、刀法作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在章法上,不仅运用了聚散分明、疏密相间、大小相容的古玺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