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属于你自己的诗歌宇宙丨“蓝星诗库”
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西川的诗不断逾越自身,成为当代诗歌最重要的整合点和出发地之一。诗集收录于坚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尚义街六号》、《避雨之树》、《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作品”系列、“事件”系列以及长诗《0档案》《飞行》等,集中展示了诗人某个阶段的创作面貌和成果...
今天,我们为何还需要诗歌?
几年后《诗刊》头条刊登了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这首诗在当年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有着对口语出色的运用,以及诗句中洋溢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幽默感。△于坚诗歌,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在召唤人们诗意地栖居,超越生命的麻木。焦虑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诗歌。正因为此,近年来诗歌也已成为互联网平台上一种新的内容...
为什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几年后《诗刊》头条刊登了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这首诗在当年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有着对口语出色的运用,以及诗句中洋溢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幽默感。△诗人于坚诗歌,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在召唤人们诗意地栖居,超越生命的麻木。焦虑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诗歌。正因为此,近年来诗歌也已成为互联网平台上一种新的...
寻找中国诗人的秋意
1986年发表成名作《尚义街六号》,1994年长诗《O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我看见了秋天□于坚一本旧杂志的右下角我看见了秋天有首遥远年代发表的诗歌提到它还提到风蒲公英和快乐的农夫他噘着嘴扛着锄头走在田埂上提到旷野上的红日和那种享福般的孤独一堆陈词滥调令我热泪盈眶我...
“世界永远焦虑,诗却是一种定力”
几年后《诗刊》头条刊登了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这首诗在当年被认为是开风气之先——有着对口语出色的运用,以及诗句中洋溢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幽默感。△于坚诗歌,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在召唤人们诗意地栖居,超越生命的麻木。焦虑的时代,我们越来越需要诗歌。
诗歌就是一种漫游,于坚携新作《漫游》来宁分享
诗人韩东与于坚是几十年的好友,在1980年代与一众诗人共同创办民间诗刊《他们》(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韩东认为,于坚是当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当一些诗人以极具争议的私人事件,通过大众传媒获得关注的时候,于坚则以自己扎实的诗歌写作成就获得了尊重和地位,他的《尚义街六号》开创了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诗歌写作天地...
于坚:写诗,我有强烈的存在感,我觉得自己超越了常人
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诗人于坚曾于20世纪80年代以才华横溢的《尚义街六号》震动中国诗坛。但于坚却说:“我是21世纪的诗人,不是八十年代的诗人,也不是‘第三代诗人’。”他说,上世纪80年代大家对诗的热情,实际不是对诗本身的热情,大家热衷于诗传递的社会意义。“今天中国诗人写诗的状态才是...
诗歌重回C位?
于坚尔后,于坚写下了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尚义街六号》,写下了《0档案》《飞行》等作品,还出版了《诗六十首》《于坚的诗》《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便条集》。他的《诗集与图像》《棕皮手记》,影响了当代很多诗人的创作。身为中国诗坛“第三代诗歌”的领军人物之一,于坚在诗歌写作上代表了南方...
“以做作反抗做作” ——诗人于坚和他笔下的理想生活
于坚的做作,与诗歌和建水相关。1986年,他在《诗刊》杂志发表《尚义街六号》,声名鹊起,被视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他后来陆续发表《飞行》《0档案》等诗作,诗集《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他乐于自称“故乡诗人”,长居昆明,写故乡云南,到头来却发现故乡消失了。180千米外的建水古城,乃...
诗人于坚:人充满劳绩,然诗意栖居
读他的诗,更像在看一部部电影,蒙太奇似的场景跃动,生活气息充盈,不时还闪动着几分调侃、幽默、自嘲、讽刺。1986年,《尚义街六号》一发表,于坚成为了“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带动起了口语写作的风潮。他拒绝隐喻,因为在他看来“语言本身就是关于世界的一种隐喻”,拒绝才是对隐喻的解救——日常进入了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