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欺骗上司,擅杀同事,与对手议和,他不死,崇祯寝食难安
袁崇焕,一个争议非常大的人物,有人说他有通敌嫌疑,也有人说他忠诚无二。最重要的是,崇祯认为他有问题,因此,袁崇焕在1629年年底被拘捕入狱。从此,那个能力出众,性格孤傲的袁大帅,生命进入了倒计时状态。为什么下狱?既有战术问题,也有杀人之过。袁崇焕下狱后,大明从上到下分为两派:一派,是辽东的官员和百姓...
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他死得冤?
3、私下与后金议和,是为通敌。议和也就罢了,崇祯未必没有如此想法,但私开边市,将关外急需的物资卖给蒙古喀喇沁部,就是妥妥的资盗啦。因为,喀喇沁部早在崇祯元年就投靠了后金,卖给他就相当于卖给了努尔哈赤,这一点袁崇焕不可能不知道。而当时的后金极度缺粮,据《清太宗实录》载,当时的后金最高曾卖到过一...
袁崇焕以和谈争取时间明思宗却不许言和,袁崇焕在为难下被冤杀
这个策略说白了就叫韬光养晦:在“议和”的幌子下,改革内政,发展经济,加强军备,积蓄实力;在议和的幌子下,集中力量廓清外围,先征服李朝、蒙古,然后慢慢砍伐明朝这棵大树,“残毁”明境,削弱明朝的实力。最后,以逸待劳,乘虚而入,以破竹之势捣入关内。一举攻灭大明,底定天下。袁崇焕真的和皇太极有私下约定吗?
袁崇焕之死为何会引发争议?于功,他罪不至死;于德,他死不足惜
北平危机解除后,当初背后捅刀毛文龙的袁崇焕也遭到了同样的报应,也有人背后给他捅刀子了,有说他故意放清军入关的,也有出示他私通满清的信件的,还有说他心怀不轨的……崇祯最终批准逮捕袁崇焕,并给袁崇焕定罪,其中主要的罪名是“擅自和后金议和”和“擅自杀害功臣毛文龙”这两条。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判凌迟处死,其家...
为何皇太极愿与崇祯议和?策略巧妙,削弱宗室势力,强化皇权!
**1619年,建州卫都指挥史努尔哈赤奋起抗争,辽东战局频变,直至遭遇袁崇焕。宁远之战,万军压境,努尔哈赤郁郁而终。1626年,皇太极即位,决心改弦更张,倡导与崇祯和谈。1643年,皇太极病逝前,四度涌入中原,却仍希望与崇祯达成谅解,承诺“借师助剿”。清初,八旗战力强大,屡战屡胜,为何皇太极还主张与崇祯和谈...
袁崇焕的罪名孰是孰非(中)——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
‘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是因为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袁崇焕第一次收到皇太极写给明廷的议和国书,他看了后发现皇太极的口气太大,于是他便将后金的国书退回(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皇太极让人修改了语气和称呼后,便又遣人将议和国书带给了袁崇焕,要他传呈明廷。就这样后金方面反复修改了三次之后,一直到第四次,袁崇焕觉得后金国书称呼...
赵红娟:自我投射与时事缩影——茅维杂剧探究
清人孙承泽则认为,“治河之役,鲜有免于吏议者”,但刘氏之所以受祸如此之惨,是因为当时阁臣温体仁方兴党论,“公之受祸,不仅为河”[36]。据谈迁《国榷》卷九十六、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六十二等史料可知,曹景参正是谄媚温氏者。因为刘氏涉及党祸,加上当时河患日棘,崇祯皇帝重法惩下,故即使后来舟行...
民族英雄还是汉奸国贼?他为何让后世有如此多的争论
于是后金给出的条件是斩了毛文龙就可以议和。袁崇焕本身就不喜欢毛文龙,觉得此人不好调度控制,而且平时没大没小,小小总兵居然也敢跟自己平起平坐,没有尊卑之分。于是袁崇焕带着尚方宝剑亲自赶到皮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设计斩了毛文龙,让人带着毛文龙的信物与后金议和,皇太极大喜,立马摆酒庆贺。后金少了一个心腹...
袁崇焕为与后金议和而不择手段
不过,在崇祯看来,袁崇焕要“五年复辽”,是断然不会以“议和”来解决问题的,而之所以要申请“欵为旁著”乃是战守机宜的需要,为一时与敌人周旋之用的工具,所以并不介意,故在批复中有了“战守机宜,悉听便宜从事”的旨意,这个旨意在崇祯看来是给予袁崇焕可周旋的余地,而在袁崇焕看来则是为他“议和”开方便之...
皇太极为何跟崇祯议和?削弱八旗宗室,强化君权的需要
1619年,建州卫都指挥史努尔哈赤起兵,与明朝争夺辽东,连战连捷,直到遇见袁崇焕。宁远之战,袁崇焕严防死守,以一万兵马击败十三万,努尔哈赤郁郁而终。1626年,皇太极继位,一改努尔哈赤时期的做法,主张对明朝“议和”,跟崇祯搞好关系。1643年,皇太极病逝之前,清军一共4次进入中原,但皇太极还是希望跟崇祯议和,还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