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道通为一:宋徽宗<老子>注与道家哲学》|儒家|庄子|王安石|...
“道通为一”涉及的第三个理解面向是宋徽宗内圣与外王之主张的通一,这也关乎宋徽宗通过注《老》所表达的实践论。宋徽宗同样继承了王安石以《易》之“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句释道的观点,他将“无为而无不为”释为:“夫未始有无也者,无为也,寂然不动,无不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道德经》:治人事天,内圣外王之道!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这是体现圣人离欲复性,内圣外王之道。这里老子所说的人和天,在庄子看来,“人”就是指的物欲,“天”指的就是性德。所以庄子说:“不以人害天,不以物伤性。”也就是不以物欲来伤害自性道体,那么就要克制自己的私欲,这就是「治人事天」。而「治人事天」的关键就在...
方太的“内圣外王”之道:文化即业务
这样的努力探究,都指向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这应该就是以方太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取得成功的“内圣外王”之道!排版
儒学研究 | 张培高:“内圣外王”何以成为儒学之专指
清孙奇逢《四书近指》卷十一也说:“夫子之道内圣外王修己治人之道也。”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充分表明了“内圣外王”已经成为儒家学说的理论宗旨。同时,从元以后儒者的论述中可知,他们对“内圣外王”的理论有高度自信,实已把“内圣外王”作为儒学的专指。“内圣外王”之含义在儒学内部的演变入宋以后,儒者们...
生生与当代君子
????生生是世界秩序的实质,是现实道德展开的基础,君子把握此生生之道,故可推展出此世的德行。君子需要以生生为体,而生生所展现的生命的冲动与秩序,落实到君子身上就是“有为”。当代君子需要明生生之体,成有为之用,将禀得天地的生生之德落实到现实的功业当中。中国古代哲学特别强调“内圣外王”,当代君子...
【文化中国行】淮河流域的道家哲学
老子“推天道以明人事”,由宇宙论推出政治、人生等思想的思维模式,老子由人生而政治的“内圣外王”之道,都被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的创始人建构哲学体系时所袭用;老子建构哲学时所使用的哲学范畴,比如道与德、无与有、阴与阳、物与器、礼与法、仁与义、忠与信、圣人与君子等,同样也被儒家、墨家、...
夏春涛:文化建设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但同时也要看到,儒学重视修身养性、推崇“内圣外王”,在此氛围下浸染成长的人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有使命担当、操守气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贯穿漫长历史,支撑着中华民族始终自强不息、踔厉奋发。美国已故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由衷感叹道:“如同几百年来前往中国的众多访客一样,我日益钦佩中国人民,钦佩他们的坚忍...
党圣元 王佳:北宋仁宗朝“明体达用”思想与文体观——以范仲淹为...
“明体达用”思想代表了前期宋学的成果,为后期“内圣外王”思想奠基,并作为基本精神贯穿宋学始终。同时,圣道寓于圣文,古文家从体用视角看文道关系,视道为文之根本,规定了文章的宗旨、功能与文体形式,从柳开、王禹偁到欧阳修,完成了古文取代时文的转向。其中,范仲淹从学理与实践两方面引领了“明体达用”思潮的形成,...
吕祖云:大学一书,儒教内圣外王之道也。 浅谈儒家文化解说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观点。最早出现自道家典籍《庄子·天下第三十三》「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后被儒家所继承,其含义指的是个人修养与为政主张。「内圣」,即将道藏于内心自然无为;「外王」,即将道显示于外,推行正道。「内圣外王」,意谓内有圣人之德,外施仁者之...
纪念余敦康先生|学贯“内圣外王之道”:政治与教化之两端
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不是单纯抽象的概念范畴研究,而是以士大夫研究为依托,把握士大夫的价值追求在于由心性而通向政治、由哲学而通向政治,即内圣外王之道。所以余先生在哲学义理之辨析上极尽精微,但必又最终落实于经世之社会政治的现实关怀,这从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宋代易学都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