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展播 丨 分而共治:网络暴力案件的刑事治理困境及纾解...
2013年《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诽谤罪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在侮辱罪、诽谤罪中增加了公安机关协助自诉人取证的规定。在民事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意见》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性质认定作了指引性规定。具体而言,在信息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以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此外,对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
河南女教师遭“网课爆破”后猝死案宣判,为何没有刑事处罚?律师解读
郑晶晶认为,网络暴力类案件常见的侮辱、诽谤罪可能并不成立。爆破行为目的是扰乱课堂秩序,主观诽谤目的并不明确,并没有针对女教师个人进行人格侮辱、造谣。构罪的罪名认定要求主客观统一,且刑法规定不能做扩张化的解释,罪行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则,所以侮辱、诽谤罪的各项要求是达不到的,也就不需要去考虑情节是否严...
律师解读|刑事拘留能否阻止畸形的“饭圈文化”?
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寻衅滋事罪在网络空间的规范适用
《网络诽谤解释》中,除了寻衅滋事罪,还规定了以诽谤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等追究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刑事责任的情形。《网络诽谤解释》前四条不仅规定了诽谤罪的行为方式,还通过列举将抽象的严重情节和危害性具化为现实社会中的实害结果。如“转发500次”“被害人及近亲属自杀自残”等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引发群...
侮辱、诽谤、非法披露:网络暴力治理之路
当确定侵权者的身份信息后,第二步才是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侮辱、诽谤罪在刑法中是为数不多“告诉才处理”的罪名,这就需要起诉者自行举证。根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
高校学报及社科类综合刊2024年第1期法学要目汇编
主张增设网络暴力罪的观点混淆了领域立法和现象立法的区别,值得商榷。对于网络暴力构成的诽谤罪等犯罪的构成要件应该做扩大解释,“告诉才处理”不等于自诉案件的规定,表达的是对被害人告诉权的尊重。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控制互联网生态环境中关键环节的守门人,应同时具备监督保证人义务和保护保证人义务。
知名刑辩律师朱勇辉解读“马树山案”:控告本地官员涉罪案件,本地...
因此,朱勇辉建议,应该通过司法解释或者其他规定,把这种因控告当地较高级别党政官员而涉嫌诬告陷害罪或者诽谤罪的特殊案件,明确规定为属于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第四项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之一,当地司法机关应予以回避。也就是说,对于公民控告本地一定级别的官员犯罪,因控告行为...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之要件兼评“两高”关于利用信息网络诽谤的解释
截至今日,我国刑法尚未修改诽谤罪的规定,而是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应对网络诽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9月通过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界定了诽谤罪的客观要件“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并对“情节严重”的标准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两高解释:诽谤信息被转发500次可判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9月9日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网络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明确的、量化入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