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写蝉的诗词,独怡乐而长吟,似贞士之介心
这首诗是诗人泛舟若耶溪(在今绍兴境内)的所见所闻,也寓含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通过蝉、鸟之鸣,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八、《初秋行圃》(南宋·杨万里)这是一首以田园...
读晚报 识蝉趣
2,天冷时不再叫或者叫声很低的蝉。蝉到深秋,天寒即不再鸣叫,故把有所顾虑而默不作声比喻为寒蝉。再看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就不难理解了。诗人们生活都不顺利,所以他们只能用寒蝉来寄托自己苦难悲切的心情,而不能用那气势高昂的夏蝉。芃芃说:“明白了。”可是芃芃又找出辛...
虞世南5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蝉的形态和声音,而且通过蝉的形象隐喻了诗人自身高洁、清远的品格和志趣。诗中的“垂緌”指的是蝉的触须,形似古代官帽下垂的带子,而“饮清露”则表明蝉以清澈的露水为生,这些都暗示着诗人追求高洁的生活态度。诗的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强调了蝉因居高而声远,而非依靠秋风,...
原创人生一世,草长一春。58句饱含哲理的诗词名句:助你成功挣脱羁绊
盛夏的虫子无法理解冬天的冰,因为它受限于季节,它活不过冬季,自然也就不认识冰了,比喻人的认知有限,需开阔视野,理解不同的境界。04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人们往往忽视小松苗的潜力,直到它成长为参天大树才惊叹其高大,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来证明。05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金蝉脱壳”,古人想的是羽化登仙
唐代诗人虞世南也借蝉咏怀人格之美,“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寄托了自己的郁闷之情。南北朝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蝉声鸟鸣中,愈发显出夏日山林的宁静清幽,禅意悠然,令人回味无穷。蝉还与古人的信仰和精神追求紧密相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一念一生,不负韶华不负卿。40句智慧诗词:镌刻生命的厚重与高度
——唐·虞世南《蝉》站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并非借助秋风之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人的声望和影响力,往往源于自身的实力和品格,而非外在的助力。3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不要说日落时分天色已晚,那满天的晚霞依旧绚烂夺目。人生亦是如此,即便到了晚年,依旧可以活得精彩纷呈,绽放...
《犬》守则有威,出则有获。单字标题,10首咏物哲理诗,颇有深意
——唐·虞世南《蝉》这首咏物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借蝉自喻,表现高尚的情操。从表面看来,前两句似乎只是就蝉的本身描写,突出了它的两个特性:一是它“不食人间烟火”,只是靠饮清晨纯洁的露水充饥:二是它托身在高高的梧桐树上,鸣声悠扬,可以传出去很远。但由于诗人把它头上的触须比喻为古代当官的人常用的...
蝉诗三绝中,虞世南的《蝉》彰显大唐最高级的审美情趣
在这首诗中,虞世南写蝉,便是在写自己。这也是他理想中的精神境界,无论人生仕途如何得意和顺遂,都将自己比拟成小小的鸣蝉,这种自信和高洁显得如此的难能可贵。虞世南可以算得上是诗人中最幸运的人之一,在朝廷为官时期,他成为一代明君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和谏言官。
草书唐诗,虞世南《蝉》,君子的名声是操守的结果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558-638),字伯施,隋秘书郎,入唐,官至秘书监。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兼具。书法与欧阳询并称“欧虞”!诗擅五言,善用典实,词丽藻精,有典雅雍容之概。
虞世南的《蝉》对我们有何启发
所以说,虞世南以蝉自比,是他已经“居高”了,已经在这个前提之上了,所以不需要“藉秋风”也是理所当然了。但是那些还没有“居高”的人呢?还是需要“秋风”来扶助一把的。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就是才华与机遇二者的关系。秋风就相当于机遇,蝉比喻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果没有秋风,想要“居高声自远”,那大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