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止 创新不辍——访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景源教授
意会认识是一种体感性认识,它是人通过自己的身体的活动而发生的对事物的直觉和整体顿悟,是融知、情、意为一体的混沌认识。无论是人类还是个体,意会认识在时间上都先于言传认识。我认同皮亚杰的一个观点:智慧先于语言。人类曾经历过一个没有语言(当然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即语音的符号系统)而认识和思维的漫长时期,...
陈先达哲学随笔两则
在哲学的概念思维中,概念不是空洞的,而是包含丰富内容,因为它是从现实中形成的概念。因此,哲学中的概念思维表明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相关对象形成概念,即把握对象的本质;而概念化的思维是无内容的思维,它对自己运用的概念的丰富内容并不了解,概念只是语词,而不是哲学概念。因此,概念化往往导致教条...
弄懂这29个基本问题,才算入门西方哲学
正如康德所说的:“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个认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称作“人为自然立法”,具有不可跨越的地位。以前是人围着地球转,自从康德以后,人们才发现,原来是人在为这个世界颁布法则。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昂。正因为此,康德的哲学被称为哲学界的“哥白尼革命”。19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陈先达哲学随笔两则
概念思维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的特点是借助概念进行思维。在哲学的概念思维中,概念不是空洞的,而是包含丰富内容,因为它是从现实中形成的概念。因此,哲学中的概念思维表明人的认识已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相关对象形成概念,即把握对象的本质;而概念化的思维是无内容的思维,它对自己运用的概念的丰富内容并不了解,...
《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而它自身也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地中国化,形成了新的形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理论、生产力理论、认识理论、矛盾理论、价值理论、人学理论、文化理论、社会...
海德格尔视角:一文梳理西方哲学史
如果说,笛卡儿奠定了发展近代理性主义智慧的知性地基;那么,斯宾诺莎则提出了挖掘“非理性主义”智慧课题的任务,并加以近代的表述(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他们把在理性主义认识论中,如何实现感性认识与知性认识的整合,如何实现本体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整合的任务,留给了德国古典哲学。
谢遐龄:康德哲学在当代中国 | 社会科学报
这是马克思称使用价值为自然存在、价值为社会存在的哲学渊源。明白了这一思想,就不会把马克思用名言“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又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区分自然、社会两个领域,误读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两个认识阶段。科学认知不能跨域解决信仰上的问题。懂了这个原理,就不会走...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发展新质生产力
认识论逻辑: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中推动社会进步关于实践与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现实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类认识的基础,人们由直观的感性认识开始,通过思维观念的反映将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又将理性认识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认识。这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共读《大众哲学》:一本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
第四,始终以“通俗易懂”为特点。《大众哲学》的事例列举生动形象、原理阐发深入浅出、语言贴近百姓生活,受到大众热烈欢迎。譬如,用“照相机”作比喻来说明“反映论”;以杭州西湖雷锋塔的倒塌来说明“质量互变规律”;用“用卓别林和希特勒的分别”来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矛盾,等等。
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严复的哲学思想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反对割裂认识活动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张“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相反,“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毛泽东曾深受严复的影响,而又以他创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