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受害者有罪论”的人更有可能是虐待狂
坚持“受害者有罪论”的人更有可能是虐待狂Via:freepik作者|ManeKara-Yakoubian翻译|Caroline审校|酷炫脑美工|Jenny编辑|YJ最近,《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日常表现出较高虐待狂倾向的人,由于从虐待行为中获得的快感,更倾向于指责受害者,同时表现出较...
自动扶梯“吃人”事件:警惕受害者有罪论带偏追责视线
社会心理学上用“公正世界信念”来解释指责受害者的动机。人们之所以去责备受害者,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只要“我”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就可以相信那些厄运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就可以保有基本的安全感和控制感。而当一旦意外发生,“公正世界信念”的持有者就往往会倒推...
【廉政明德苑】清风箴言 | 处理纠纷不能有“受害人有罪论”偏见
受害者有罪论的体现是,遇到加害事件,不是谴责和惩处加害者,而是指责和惩处受害者。持此论者以“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理由反问:“他为什么没有侵害别人,偏偏侵害你?如果你坐得端行得正,他怎么会无缘无故侵害你?”上面这个告谕,把受害者有罪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林环这篇告示,被著名官箴书《居官寡过录》当作范...
受害者不一定完美,但加害者一定有罪
心理学家曾说,人们从小被教育“如果你规规矩矩,就会平平安安。不守规矩,就会引来麻烦。”当大众去看待受害者所遇到的不公,往往会戴着这种有色眼镜,惯性的觉得只要受伤害了,一定是被害人也有问题:“看她的打扮,不像什么好女人,难怪被打”“为什么他不抢别人,只抢你?”就像老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但这...
一名噪音脱敏者的自述:从泥潭中拯救自己
我把这句话理解为“受害者有罪论”,意思是说你吵到我了,是我有问题,是我没买别墅?就像当初我要从宿舍搬走去校外租房时一样,舍友A说宿舍本来就不安静,受不了就去校外租房。我把说这句话的人恨了四年,虽然现在感觉自己当初很幼稚,但是当局者迷,身在其中,当我听到让我去住别墅这句话的时候,我认定他们是在...
13年前因拒绝表白被泼汽油的少女,现在怎样了?
美丽成了原罪,施暴者反而成了无辜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逻辑混淆视听,颠倒黑白,陶汝坤在这些网络喷子的口中,竟然变成了好人了。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真的很令人火大,别说周岩一直被骚扰、被追求,并没有答应跟他交往。就是真的跟他交往过,难道对一个女孩做这么恶性的报复就有理了吗?
《基因彩票》第十章:个人责任|宇宙|表型|遗传学|基因型_网易订阅
这种对犯罪行为的遗传解释的摒除,理应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我们对其他类型的行为和生活结果的判断,更容易受到遗传信息的影响。平均而言,对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肥胖症、饮食失调和性功能障碍)的“生物遗传学”解释减少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过错和责任的评判。注ErlendP.Kvaale,WilliamH.Gottdiene...
“受害者有罪论”背后的心理学
“受害者有罪论”背后的心理学原创KayleighRoberts利维坦??豆瓣电影利维坦按:在“受害者有罪论”的讨论中,很多人之所以会谴责受害者,这也算是一种典型的归因谬误了:即,虽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人们仍然倾向于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一定是他/她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问题,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而非外在...
犯罪心理学家称受害者有罪论荒谬
当女性被侵害时,总会有一些声音把受害的源头放在被害者身上,“穿的太少了”“回家太晚”“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家马皑:“受害者有罪论”很荒谬,阳光的社会不应该让女性、让被害人来承担他人犯罪的成本,更不应该用偏见审视他们的柔弱。_新浪网
地震幸存的“钢腿女孩”遭网暴,心理专家:受害者有罪论需被打破
张昕解释,所谓完美受害者理论是指,一个人如果之前受到了伤害,那这个受害者就应该无懈可击,不能有任何瑕疵(例如,她怎么能随便分享自己的生活?)。“比如‘钢腿女孩’,之前腿是断的,接上了假肢,他们就会认为,你为什么还要出来抛头露面?你为什么还是嘻哈、很酷的模样,你根本不像一个断腿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