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朱熹求学:必效先觉之所为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比喻为“坯模”,如同建造房子必须先打的地基。地基愈牢固且向下扎根,将来才愈可能成为各领域栋梁之用,乃至成为圣贤。朱子被后世誉为“朱圣人”,是古代儒学、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巨擘,后来著作、事迹人多熟悉。唯其少年之时,已似个“圣贤坯璞”否?周遭环境、人事对年幼的朱熹兴发何种感受...
青史斑斑丨朱熹与书院文化:讲学会友 取善辅仁
他认为八至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主要是教之以事;十五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栋梁,主要是明之以理,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朱熹依据循序渐进、由事至理的原则自编教材,编写了《童蒙须知》,其中有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
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的故事
朱熹认为,八至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
朱子“小学” 启示成人“大道”
对于中国先秦确立的“小学”传统,朱熹明确,在“小学”阶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圣贤坯璞”,为后续的发展打好综合性的基础,而不仅仅是文字知识。在这一起步阶段,教育不能钻入故纸或文字难以自拔,要在日常生活的具体环境氛围中,以“学其事”为整体思路,通过言行的学习、模仿、体验,使学习者形成良好的习惯、真...
影响中国教育走向的五位教育思想家「合集」
①“圣人之性”就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②“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是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通过刑法来处置他们。③“中民之性”即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需要通过帝王的教化才能使之成为“善"。(3)董仲舒关于人性和教育作用的学说,立足于大多数的普通...
中国古代儒学大家朱熹的“理”与“气”,讲了这四个思想内涵
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
历史长河的早教与现代前沿的京典思塾
国学中的经典典籍,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最益于滋养蕴藉幼儿心灵。大教育家朱熹十分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古者小学已自养得小儿子这里定,已自是圣贤坯璞了。”同时指出,“蒙养弗端,长益浮靡”,若在孩子小时候没有打好基础,孩子长大了就会做出违背伦理纲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