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宋凤鸣课题组揭示真核翻译延伸因子OseEF1A负调控...
该研究发现OsBBI1泛素化修饰一个真核翻译延伸因子OseEF1A并介导其降解,阐明OseEF1A负调控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揭示了OsBBI1调控水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Y2H)系统筛选获得OsBBI1的一个底物因子--真核翻译延伸因子OseEF1A,并通过Y2H、双分子荧光互补、荧光素酶互补成像及免疫共沉淀等技术证明OsBB...
J IMMUNOL | MARCH8介导K27关联的IL-7Rα多泛素化负调控IL-7触发...
研究结果表明,MARCH8通过介导K27相关的多泛素化和溶酶体降解IL-7Rα,负调控IL-7触发的信号通路,揭示了IL-7触发T细胞稳态的负调控机制。白细胞介素-7是一种主要由胸腺、骨髓和淋巴器官的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7在胸腺内的几个T细胞发育阶段起重要作用。IL-7对于外周naive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建立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牡丹遗传育种团队揭示转录因子PsMYB306负调控...
进一步实验证明了PsMYB306直接靶向脱落酸合成关键基因PsNCED3,并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PsKAO1、PsGA20ox1和PsGA3ox1的转录,PsNCED3的VIGS沉默同样加速了芽休眠解除和萌发进程。该研究表明,PsMYB306通过介导脱落酸和赤霉素信号,负调节牡丹芽休眠解除过程。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延龙教...
生命科学学院易文团队发现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关键调控因子
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是真核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经典的蛋白糖基化修饰方式。由O-GlcNAc糖基转移酶(OGT)负责在蛋白上添加O-GlcNAc,O-GlcNAc糖苷酶(OGA)将O-GlcNAc从蛋白上去除,具有高度动态性;此外,它与多种信号通路相互串扰,并调节包括转录、翻译、信号转导、代谢重编程、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等在内的多...
...健康国际研讨会-易俊洁教授:发酵蔬菜风味形成机制与调控因子解析
发酵蔬菜风味形成机制与调控因子解析发酵蔬菜是我国蔬菜加工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传统工艺存在风味不稳定、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报告人长期围绕发酵蔬菜风味形成机制开展系统研究,深入解析发酵蔬菜风味轮廓和关键呈味物质,并从原料特性、发酵工艺和微生物演替等方向入手,揭示发酵蔬菜风味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番茄花序分枝数取决于一正一负两个调控因子
近日,植物细胞(ThePlant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品质分子改良课题组的研究论文(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该研究利用ChIP-seq发现花序分枝正调控因子STM3与负调控因子J2在IM(花序分生组织)和FM(花分生组织)中共同结合195个下游靶基因,而STM3激活靶基因的表达,J2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另外,STM3可以和J2形成异源...
...抗原呈递蛋白MHC-I的负调控因子,有望诞生新免疫疗法丨科学大发现
为了找到相关的负调控因子,王俊团队先构建了抗原特异性多肽MHC-I(pMHC-I)报告细胞系,然后在全基因组的水平上开展CRISPR-Cas9功能缺失筛选。经过多次的筛选和分析之后,一个反复出现且排名一直靠前的负调控因子SUSD6浮出水面。由于SUSD6和MHC-I一样定位于细胞膜,王俊团队决定将它作为研究对象。
...新靶点:惠晓艳/吴东海团队揭示雄激素受体对米色脂肪细胞的负调控
该研究揭示了雄激素受体(AR)通过直接抑制米色脂肪激活的关键分子PRDM16的表达,负向调控米色脂肪细胞活性。这一新发现可能为开发靶向PRDM16的抗肥胖和抗代谢疾病药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窗口。PRDM16是白色脂肪细胞褐色化的关键转录因子。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PRDM16报告小鼠模型和单克隆筛选技术,系统性分析了细胞全转...
【学术前沿】山东大学丁兆军团队揭示细胞分裂素负调控植物耐盐性...
研究发现,细胞分裂素B类响应因子ARR1/10/12负调控植物的耐盐性,而且盐胁迫诱导细胞分裂素信号组分ARR1/10/12蛋白的降解。为了进一步解析盐胁迫诱导ARR1/10/12蛋白降解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通过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发现,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PK3/6(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3/6)能够与ARR1/10/12存在互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揭示生长素响应因子TaARF15-A1调控小麦衰老...
近日,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生长素响应因子TaARF15-A1负调控小麦衰老,且在中国小麦种质资源中TaARF15-A1不同单倍型与熟期和株高相关。该研究为生长素路径参与调控谷类作物衰老提供了证据,也为小麦早熟性状提供了一个功能标记。10月2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理(PlantPhysiology)》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