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托夫:一只在风暴中旋转的陀螺
不同背景和年龄的创作力量聚集到一起,一些先锋派青年电影组织开始形成,其中就有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1922年起,维尔托夫开始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工作,负责编辑《电影真理报》。《电影真理报》的名字来自列宁创办的《真理报》,这个系列一直持续到1925年,一共发行了23期,内容是新生苏维埃的平凡生活。《电影真理报第1号...
...犀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太阳和太阳穴》;电影入围;艺术展
维尔托夫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电影眼睛」理论给摄影机赋予了人眼记录万物的功能和使命。而拉康口中阐述的缺席与在场又再一次拉近银幕与观众间暧昧的观看过程。作为观看层面的凝视在理论意义上得到了机器与人眼的重合。但无论是电影眼睛派的理论构想还是银幕之镜的目光认同,电影满足了人们窥视世间的欲念。当人类的...
中外电影史57个名词解释汇总
28、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维尔托夫提出:电影机应该象人的眼睛一样去客观地纪录生活实景。为此,他始终拒绝拍摄故事片,他反对传统叙事的方式,反对使用剧本、演员表演、摄影棚拍摄等等。但是在他从事的新闻片、纪录片的拍摄中,又并非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电影摄影。在他的理论中,崇尚技术、迷信机械运动,他...
电影流派回眸 | 现代主义电影先声:欧洲先锋派
③“电影眼睛”——是苏联纪录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于二十年代初提出,在创作中付诸实践的理论,即“电影眼睛派”。他把电影摄像机比作人的眼睛,甚至优于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像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人为的扮演,甚至一般表演的影片(故事片),推崇新闻片。④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第227页...
《阿涅斯论瓦尔达》公映三年后,瓦尔达纪录片的“谎言电影”论
60年代当美国直接电影刻意隐藏导演痕迹,强调客观至上的同时,法国真实电影借鉴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持摄影机的人》的方法,让创作者连同摄影器材的介入作为驱动力进入叙事,即公开承认了创作者的主观视角。在《我是一个黑人》《人类金字塔》《夏日纪事》等片中让·鲁什进一步将摄影机作为触媒介质,以催化剂的角色激发被摄...
20世纪初,蒙太奇手法和电影真实性的探究
德茨格·维尔托夫与爱森斯坦的构成主义倾向不同,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学说主张在呈现现实的向度上发挥蒙太奇的艺术效能(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在维尔托夫那里,电影是纪实的手段,是为肉眼译解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在左翼文化的背景下,这一论断确认了摄影机作为一种新兴光学仪器在认识与表现现实方面所具有的超越性。
分享:影视及理论 电影学名词解释集锦
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创作者的个性表现在记录资料的选择、排列、新时空的建造上。1925年发表的《电影眼睛派宣言》更是明确提出反对一切艺术虚构是其基本美学原则。还体现了映像至上的摄影机崇拜。;他自称:“我就是摄影机眼睛,我就是机器眼睛。”④维尔托夫也强调编辑作用,而且还要透露出生活斯÷本身...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甘肃纪录片40年...
其中维尔托夫开创了“电影眼睛派”,提倡镜头如同人眼一样“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人为的扮演,甚至反对带有表演的影片(故事片)。而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却是由纳努克“真实”扮演而成,最后由现代文明重返原始生活的纳努克甚至因为缺乏过冬食物而死。同为纪录片的先驱,他们的风格却迥异,这也成为...
第七届广播剧论文专家评析综述(关玲)
电影诞生之日,电影的创始人卢米埃尔就为所有人呈现了电影纪实的魅力,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维尔托夫创立了“电影眼睛派”,二战之后的五十年代又出现了意大利现实主义和相关理论。安德烈·巴赞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法国纪实派的整套美学思想,与巴赞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欧美电影大师普遍高龄 健在老妖精老而弥坚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戈达尔与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比埃??高兰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睛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为了摄制革命电影,首先应该对电影进行革命”。该小组拍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如《真理》、《东风》、《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一切顺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