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话说起:日常语言中的性别偏见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但当该词条出现在由网民提供释义的页面时,投票最高的释义却是:“男人向女人解释某件事,却因此受到指责。”多年之后,这条释义与今时今日放映礼引发的部分男性的困惑遥相呼应。正如阿曼达·蒙特尔所说,这些共同印证了一件事——“女性,以及所有受压迫群体,是有能力想出新词来表达曾经无法明言的经历的,但有时反对...
离了妈和娘,你就不会骂人了吗?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于是,越来越多的中性词语染上了性化的侮辱色彩,被钉在耻辱柱上。如语言学家舒尔茨所写:“回顾语言的使用历史,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一个用来形容女孩或女人的无辜词语,最初可能具有完全中性甚至积极的含义,然而它渐渐地有了消极色彩,一开始或许只是轻微的贬损,但一段时间之后它变成了脏话,最终变成了性别污名和侮辱...
国产剧流行词盘点:“癫剧”遍地,“待爆”横飞
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在《幻象》里提到过一个概念叫“伪事件”,指的是有一类事件是被人为地塑造出来,目的就是为了流量传播,这类事件和现实的关系通常是暧昧的、模糊的,并且最终指向自我实现的预言。而癫剧、伪大女主和待爆这一类词语刚好落入这个范畴。这足以提示我们,一切流行的东西可能原本只是幻象。主体...
注意!词语背后隐含的“性别歧视”
可以看到,词典中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其实就是性别歧视的隐晦表现,把女性一味地看作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人群。当女性看到这些词汇解释时,会不自觉产生消极情绪;并且随着术语渗透到日常语言中,还会持续损害她们对于财务管理的信心。因此,为改变社会对女性不平等的看法,此次,蒙特利尔银行(BankofMontreal)就选择借助集体的力...
妇女节变成女神节的背后:隐藏在词语背后的性别歧视文化
在官方辞典中,妇女的定义是成年女子的通称。在司法解释中定义14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未满14岁的男女称为儿童。而在现实生活中,妇女常指有孩子的女性。所以虽然在官方解释中妇女并没有过多的含义,但在数千年以来形成的东方文化中,妇女背后代表的就是“生育”,也就是对女性的最大的刻板成见——“性功能”。
“像个女孩一样”:谈谈我们周围充斥的性别化词语
针对这一语言上不对等的现象,我想从词语本身出发去探讨三个问题:人们反感的“娘炮”究竟指什么;为什么会使用“娘炮”这一性别化的词语;关注这个词的使用方式意义何在(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首先,“娘炮”这个词通常用于指称什么?我们平时可能看到女性朋友发过这样的自嘲朋友圈:“今天自己从超市拎了四十斤大米,我可真是个女汉子呀!”...
词语也有性别指向?政治新闻中微妙的形容词
所谓“微妙的词语选择”,我们指的是那些看似中性但被学者们发现具有性别联想的词。我们的研究使用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Sex-RoleInventory),该量表由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SandraBem)在20世纪70年代创建。该量表根据公众对单个词汇的看法,将描述性语言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和中性三大类。
陕西日报:禁用性别歧视类词语应成文化自觉
必须认识到,媒体使用性别歧视类用语,会对特定人群造成污名化,增强和传播性别不平等观念。例如“剩男剩女”,5年前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拒收该词,主持修订工作的专家解释称,“对于因种种原因不能够及时结婚的人,把他们说成‘剩男’‘剩女’,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够尊重人的”。这些污名化的词语,理当被禁用。
媒体发布性别歧视类禁用词:灭绝师太X娘们在列
新闻媒体使用这类词语,会形成对特定人群的污名化,增强和传播了性别不平等观念。中国妇女报发布性别歧视类禁用词语,是媒体高度自律的表现。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广性别平等意识,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环球时报新媒体一位男编辑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但是光靠一家报社的力量是不够的,禁用性别歧视语...
白鹿就此前“性别”言论道歉:使用不恰当、不尊重的词汇
但是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样一个说法可能会让很多女性感到失望:因为它并没有真正承认性别差异这一事实。且不说在公开场合和正式文件中不能使用这些词汇,就连日常生活当中也有些时候必须要回避某些涉及性别歧视的词语。比如,一些人觉得“男尊女卑”、“女人应该被平等对待”等就是不公平的话,所以即使站出来表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