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里的统治者为啥称天子,又称可汗?
《木兰辞》里的统治者为啥称天子,又称可汗?细细品味《木兰辞》的话,读者不难发现其中既写道“归来见天子”,同时亦有“可汗问所欲”。秉承中原概念的“天子”与来自草原传统的“可汗”在《木兰辞》中不但并存,而且还可以相互替代。这个有趣的现象恰恰反映了当时北魏王朝拓跋统治者的双重身份——华夏人的“皇帝”,...
此新是新又日新——评儿童剧《诗词里的中国——木兰辞》
《诗词里的中国——木兰辞》是乌鲁木齐京剧团(新疆京剧团)编创的一部具有京剧元素的儿童剧。本剧巧妙地融合了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将《木兰辞》的诗词嵌套于故事情节之中,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英雄故事。编导把诗词原文与情节台词巧妙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这部...
世事惊迁改,人生苦别离。46句人生感悟诗词:滚滚红尘的人情百态
——元·胡奎《木兰辞》墙角下累累的枣实,提醒我们,世间纷扰,不如家中平淡的幸福,简单而真实。05慎勿虚盛年,人生须有为。——明·谢榛《从游沁阳途中值雪有感兼示元煇》青春易逝,切莫虚度,人生的价值在于有所作为,把握现在,活出自己的精彩。06昔闻许劭月旦评,人生倚以分重轻。——宋·赵蕃《寄...
朝阳凯文小学部“诗意凯文诗词大会”,穿越历史长河,品味千古底蕴
节目六G3A《木兰辞》直至今日,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依旧家喻户晓,代代相传。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一身戎装透出一股勃发的英雄气。我们看到的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世代向人们传达着她的勇敢与坚韧。三年级的同学精彩演绎了木兰出战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舞剑更是节目中最大的亮点。节目七G5A/G5...
为人熟知的3大知名女将,有两位“查无此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关于“花木兰”最早的记载,便是来源于这首写自魏晋南北朝期的叙事诗——《木兰辞》,这也是“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故事最初的起源。虽然在后世的史料记载中,常常提起关于花木兰的往事,但对于花木兰的籍贯、身世,缺往往用“不知名”解释。其后随着“花木兰...
木兰姓花吗?《木兰辞》与木兰的身世之谜
比较典型的是很多人将《木兰辞》认定为北朝民歌,证据是成书于南宋中期的《乐府诗集》辑录了《木兰辞》,但实际上《乐府诗集》是引用了南朝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已失传),《古今乐录》中提到了《木兰》的名字:“《古今乐录》曰:梁鼓角横吹曲有《企喻》《瑯瑘王》《钜鹿公主》《紫骝马》……按歌辞有...
《木兰辞》获金奖,磨铁为何总能创造年轻人喜爱的国风佳作?
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耳濡目染,加上自己十多年对中国绘画美学的专业训练,再加上曾经游历世界各国的宽广视野,让叶露盈在处理《木兰辞》的时候有着独特的视角,既把握了中国故事内核,又能发挥想象力创新,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木兰辞》绘本。一方面,《木兰辞》做到了对历史的极致还原,在细节中展现南北朝时期风俗...
《木兰辞》中“军书十二卷”新解
《木兰辞》中的“军书”应理解成军籍文书。中国古代对军籍的登记有不同的时间规定,有的每两三年登记一次,有的如西夏是每年登记一次。西夏法典又规定,西夏对军人和装备的大型登录、检校是每三年一次。北朝时期实行府兵制,若每三年登记一次军籍,登录十二次的军籍卷册中每册都会有他的名字,便可以顺畅地理解“军书...
共读《木兰辞》
孩子最早接触《木兰辞》时才三岁多,源于小故事机里有一段经典长诗诵读,模拟情景剧的花木兰故事。小小的人儿听得特别认真,我有点惊讶地问:“你听得懂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抓住他的兴趣点,把《木兰辞》拆成多段,晚上两我们面对而坐,孩子泡脚,我慢慢给她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一个叫花木兰的女...
《木兰辞》拟声词的“译”闻趣谈
不过,严格说来,蟋蟀并非与花木兰无关的纯粹虚构,它的有无与后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被卷入到关于《木兰辞》释读的论争之中,而这些论争也反映在《木兰辞》的英文翻译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在西方的传播与接受。第一行诗句“唧唧复唧唧”,这一行诗双声连缀,叠合重复,使诗歌的开篇具有了十足的声韵美,有一种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