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维尔:巴赞给我们的六堂课
从无声电影(基顿、斯登堡)到现代(塔尔科夫斯基、索科洛夫),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重要的电影美学倾向。《乡愁》(1983)同样,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类型(诗韵、节奏、调性等)的分类也许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他自己的创作实践,但他所阐述的原则同样也能够在其他几位电影人中的作品中找到,甚至是小津的电影。爱森斯坦的教...
滴水映世界:专访IDF评审委员会主席莱拉·帕卡莲莉娜
2016年,一部名为《破晓》(Dawn,2015)的电影代表拉脱维亚角逐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长片,这部电影灵感来源是爱森斯坦在20世纪30年代未完成的电影项目《BezhinMeadow》,而多年后负责重新让这个项目重现天日的人,正是爱森斯坦的老乡——莱拉。《破晓》这部黑白电影讲述了一个价值观迷失的社会故事,其背景设定在苏联...
一个时代正式谢幕:《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逝世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总裁卡伦·沙赫纳扎罗夫这样评价缅绍夫:“这样的人,我们没有几个。爱森斯坦,塔尔科夫斯基,还有两三个。缅绍夫陨落了,我从未想过我会面对这件事。”正如其所言,随着缅绍夫的逝世,曾经伟大的苏联电影时代也一并远去了。(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孙佳音)
影片《农奴》:不拘于常规叙事的黑白影像(图)
就是这个人在我们懵懂一片的时候,对着天花板自言自语地讲述罗兰·巴特和福柯,讲述符号学原理,讲“超我”和“本我”,讲爱森斯坦曾经伟大的梦想就是将《资本论》搬上银幕,讲《农奴》是在那样一个竭力尊崇常规叙事的电影文化生存环境下弥足珍贵的影像……听说他后来遁入空门,去了西藏。
不经思考的力量——塔可夫斯基诞辰90周年
1962年的春天,在莫斯科电影之家的讨论会上,塔可夫斯基在电影学院的导师、导演罗姆对苏联电影界的精英郑重推荐:“请看吧,这就是现代电影的语言!”之后,梦与现实、回忆、想象的交叠反复出现在塔可夫斯基的其他电影中。塔可夫斯基的镜头像目光一样长久凝视。他曾批评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著名的蒙太奇手法,是将动作性极强...
重逢老塔,再谈毕赣
大程度的相似性——当欧洲电影将时间、思维、精神分析借助纯视听影像完成与好莱坞经典叙事电影的决裂,进化出现代电影的雏形,塔可夫斯基又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将摄影机的“自动主观性”和时间在银幕上的直接显现发挥到极致;甚至是相较同期的苏联诗电影,塔可夫斯基仍能在爱森斯坦、杜甫仁科、帕拉杰诺夫等能工巧匠中获得独一...
听这位高人讲电影,真香!|刘别谦|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巴赞|雷乃_网易...
塔尔科夫斯基、德莱叶、伯格曼单元B讲座B(10/10):玫瑰花蕾的真相──威尔斯电影中的“不可能性”课程B(10/13、20、27):电影之史──电影的发展轨迹爱森斯坦、德西卡、戈达尔单元C讲座C(11/07):内韦尔的追忆──雷乃电影中的复合媒材
《曼克》,大卫·芬奇的“一生之作”
辛克莱曾获得普利策奖,他绝对算得上是个畅销书作家,但生活简朴,却将丰厚的稿酬捐赠给陷入经济困境的作家,还自己资助了另一部电影史杰作,即同样年少成名的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墨西哥万岁》。《曼克》中,曼凯维奇便指出他“用资本家的钱去墨西哥闹革命”(大意如此),当时辛克莱虽然是为民众直言的代表,但与此同时也...
从现在起,更认真地“听”电影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他有关电影理论的著作包括具有先驱意义的《电影中的声音》(LaVoixaucinéma,1982)、《电影:声音的艺术》(Unartsonore,lecinema,2003)、LeComplexedeCyrano(2008)以及对塔蒂、库布里克、塔尔科夫斯基和兰什的专著研究,还有他关于声音理论的主要作品《声音:一种盲听理论》(2010),在2016年有了英译版...
从《路边野餐》到《地球最后的夜晚》:时间的囚徒
从爱森斯坦、奥逊·威尔斯到塔尔科夫斯基,时间因为这种雕琢变得有形而易于把捉。这真实的梦境,让人得到瞬间的安慰,在对生命、生活、存在的无力、平庸、甚至是悲怆的陈列和展示中,暂时与无法宣泄的欲望媾和。正如钟嵘在《诗品·序》中所说:“使贫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电影就是当代人的诗歌。时间就是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