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宏亮:明清时期中国开启近代社会转型
因此,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近代化的发展,就成为17世纪至19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形态:“明清以降,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从晚明到清初,是早期近代化的酝酿时期;从清初到19世纪中叶,是早期近代化的发展时期;19世纪中叶以后是全面近代化的启动时期。”这样,清代社会的发展就进入了近代化形态,从理论上解决...
西班牙、墨西哥的银币,为何会成为我国明清时期的流通货币
这西洋风情的银元,并非欧洲美洲专属,竟也潜藏在安徽望江县的田园乡村。这些古老的西班牙银币,已在国内古玩市场屡见不鲜,岁月沉淀从16世纪到19世纪,每一枚都因时光的烙印而独具风姿,形态各异,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有的银元手工雕琢,形态各异,一面刻十字,一面绘盾徽,此乃18世纪前之珍品。而18世纪后,机器取...
“不患无卤而柴难”:明清时期云南盐业社会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她已出版三部关于云南盐业历史与文化的学术著作,分别是《咸的历程:明清以来云南石羊古镇城镇化研究》(2019),《以卤代耕:云南盐业社会的经济共生与文化交融》(2023年),以及《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2023年)。澎湃新闻就云南盐业社会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情况采访了李陶红。现石羊古镇全...
“明清时期东部亚洲海域中的人、物、图”会议纪要
介绍了现今香港、澳门、台湾、福建、广东等地区的妈祖信仰以及妈祖庙的情况,梳理了明清时期的东南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包括妈祖与郑和船队、妈祖与倭寇以及妈祖信仰如何在船只空间上得以进行的相关史实,最后夏伯嘉强调了来到亚洲的西方人的圣母玛利亚信仰与妈祖信仰时有含混的认知...
明清时期虽闭关锁国但中国文化不断传到西方,引发一阵中国热
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质地坚硬、青白雅致、细润光滑,形体规整、转折明确、细部处理清楚,具有明快、秀丽、严谨、精巧、光挺的艺术风格,这给沉闷的欧洲艺术带来了一阵清凉的东风。生活方面:中国茶文化在欧洲茶,最初是由16世纪的海上强国荷兰从爪哇来澳门运去的。大约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荷兰人从中国运去的第一批...
讲座预告|21世纪家庭何去何从:中日家庭变迁与亲子养育
数字时代中国家庭育儿实践与挑战主讲人:SunSunLim(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校长,综合研究学院传播与技术教授)时间:2024年6月7日(周五)12:30-14:00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参与方式:腾讯会议(ID:873-127-095)经济史视野中的“苏松奇迹”——明清时期的苏州与松江...
鱼宏亮︱康乾时代与早期全球化:17—18世纪中西信息、知识流动与...
16—17世纪开始的全球化过程在康雍乾时代并未中断,而且有更深入的发展,以传统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中外贸易形成了全球性的贸易网络。直到19世纪新教国家殖民主义意识形态开始主导全球化浪潮,全球化的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地位和形象才开始发生逆转,全球化的内容被殖民化所取代。这是我们明清史研究中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
孙靖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清时期地图学史三题
下面拟结合所翻译内容与翻译工作中查阅的资料谈一些心得,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地图学史(包括若干中世纪地图)与中国明清时期地图学史的几个可资比较的方面和问题,祈方家批评。一、地图所呈现的地理知识的形成与层次如果我们对以往的地图学史的叙事模式进行梳理,就会发现其大多是以某些被认为“重要”的地图为对象,所...
孙竞昊: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
孙竞昊,男,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明清区域和城市社会经济史研究。摘要: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海洋”抑或海上活动在国家与地方社会的视域内从未一致过,尽管其紧张关系中也存在着妥协和平衡。明清时代,内陆立国的帝制政权出于防卫、社会安全和结构、体制稳定的需要,在海洋政策上采取了保守的国策,...
旧宫新语丨宫廷史迹原状陈列展览百年——以紫禁城为视域的记录
在上世纪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前半期,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一系列的临时展览和特展,分别在奉先殿(1955年《敦煌艺术展览》、1957年《永乐宫展览》)、保和殿(1956年《五省出土文物展览》、1958年《黄河水库考古发掘展览》)、神武门(1958年《明定陵出土文物展览》)、皇极殿和宁寿宫(1961年《纪念中国古代十大画家展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