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密州的“超然”情缘
虽然苏轼的人生尚处于低谷:官场失意,20岁名满京师但40岁仍在各地流转,抱负无处施展,而且心爱的妻子王弗已经去世十年,又与弟弟七年未见……但他勤勉工作,怀抱“超然”的心态苦中作乐,因此在密州的两年,迎来人生中文学创作的小高峰。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等...
苏轼(17):官场巅峰和再次遭祸
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接到朝廷的诏命,要他离开杭州回京,官职仍然是翰林学士。实际上,当时官场已经盛传,他马上就要任宰相了。苏轼其实是不想离开的杭州的,杭州的山水让他放松,杭州太守一职他也做得风生水起。但是,太后对他有恩,太后之命他不得不从。当年三月,苏轼回京。一回京,他就被任命为吏部尚书,而...
苏轼(6):再次出川与初入官场
这一次,苏轼和苏辙都携家眷前行,眉山即将成为故乡。这时候,苏轼的长子苏迈尚在襁褓。为了舒服一点,他们选择走水路去京城。这应该是苏轼一生中最放松的一次旅行。兄弟俩功名在手,父亲也将出仕,爱妻一路陪伴,又有了幼子牙牙学语,苏轼心情自然很好。若干年后,历经颠沛流离之后,苏轼再回忆起这场景,恐怕会无限希望时光...
一文道尽苏轼的一生
苏轼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堪称宋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诗风格独特,无论题材还是思想都有很大提升,他将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诗歌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开创了北宋诗坛的高峰。词作方面,苏轼主张“诗词一体”,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将词从附属地位提高到独立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
王安石的最后时刻:宿敌苏轼、司马光做了什么丨新知
苏轼对“新法”的屡屡嘲讽,为“乌台诗案”积累了充足的“罪证”。“乌台诗案”的本质是解读的错位,在王安石二次罢相后,新法的主持者由宰相变为皇帝,反对新法也就变成了反对皇帝,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苏轼陷于牢狱之中,嫉恨他的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苏轼在牢狱中也许会想到自己命不久矣...
苏轼的旷达与坚守
数十年官场辗转,苏轼早就适应了颠沛流离的生活(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当时的儋州,贫穷落后,条件比以前两次贬所更差。尽管如此,苏轼却以“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将儋州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很快便入乡随俗。今人回忆苏轼,主要是他那耀眼的诗词光环,其实,苏轼无论在提出政见方面,还是为政一方之时,均勤勉务实。《何处不归鸿:苏轼...
读懂苏轼,人生快乐
家世、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政敌、政治主张、为官政绩,苏轼的诗、画、字,以及生活的种种细节。它出版在林语堂《苏东坡传》之后,却得到林语堂“苏东坡的悲欢洒脱,被他说透了”的赞美。作家余秋雨曾在著名作品《苏东坡突围》中直接引用《苏东坡新传》的原文,更对这本书予以高度评价:...
苏轼三子苏过:日月相伴济沧海
在岛上,苏过每写一篇好文,苏轼都要高兴上好几天,连叔父苏辙都说:“吾兄远居海上,惟成就此儿能文也。”沉着老成波澜不惊苏过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受其言传身教,深刻感知父亲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胸襟抱负,但父亲、叔父的政治遭遇和后续朝廷对元祐党人后代的种种限制,都让他难以通过科场获得功名。尤其是...
苏轼:生活如此艰难,我选择作个闲人
经历过“乌台诗案”后,苏轼的内心厌恶官场,曾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一腔热血和抱负,却无处施展,又有什么用呢?只好“且陶陶”,沉浸在欢快享乐中,逃避现实。苏轼最美好的心愿,是选择“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溪水潺潺,古琴悠悠,山间微风吹拂,独饮美酒,在这般闲适淡然的意...
苏轼格外赏识的六个人
从苏轼“太守例能诗”句能体会,不是其热衷交游官场,而是宋时官员无不为文人,越是高官,越近文豪。这也是大宋一朝“重文轻武”造成的最大特色。苏轼每到一地,与手下官员无不打成一片。颍州官员除公事赵令畤外,还有京西路转运副使刘昱、权府提刑弓允、本路转运使朱勃、颍州州学教授陈师道。苏轼上述诗作中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