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圣张衡变形记
在那个张衡所处的时代,模型与模具的打造工艺,似乎被木材牢牢占据了C位。毕竟,石膏这位“隐藏大佬”的登场与风靡,还得等到唐朝,而且那时的它,更热衷于在豆腐界大展拳脚,而非涉足模具界。至于水泥这位“后来居上”的选手,它的制作与应用,则是近现代舞台上的璀璨新星,与张衡时代无缘。现代人不一定比古代人更...
张衡地动仪真能预测地震?专家:房梁吊块肉都比这强
如果认真研究就会发现,张衡的地动仪从原理上来说是能讲通的。地震波传来的方向带来的地面震动,能够传导给灵敏的触发机关,进而给出预警。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时候信息交通不发达,一个地方如果发生地震,消息往往需要很多天才能传递给中央。而张衡的地动仪虽然不能精准的确定是哪里发生地震,但是能给出大概的...
到南阳张衡博物馆 认识仰望星空的“科圣”
张衡是辞赋名家,代表作有《二京赋》《归田赋》等,将汉赋推向高峰,由歌功颂德的辞赋发展为抒情小赋。张衡创作的七言古诗《四愁诗》,脱离了楚歌的句式,接近纯粹的七言诗,换句话说,张衡给后来七言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在我国文学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游客:哇,这个照壁是琉璃的吗?真漂亮!跟故宫的比...
“盖天说”在春秋末期已遇到挑战,张衡“浑天说”指出大地是球体
一是他们的“二十八宿”来自中国;二是中国这方面的天文成就比他们早了2000年。中国古人,很早就提出了天文宇宙理论。最早的是“盖天说”。先秦的《周髀算经》是这种理论的代表作,其中包括重要的数学和几何算法。“盖天说”的最重要观点,是“天圆地方说”,即“天如伞盖,地如棋局”。“天圆如张盖,地方如...
不爱做官的张衡,将目光投向辽阔的苍穹
张衡(公元78年—公元139年),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地位非常独特,他不仅制作出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和著有《灵宪》等科学著作,而且他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和大多数中国古代科学家致力于实用科学研究不同,张衡将他的眼光投向了辽阔的苍穹,一生都在探索客观世界...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捕捉到前震么?
张衡地动仪新释本刊在2014年第二期曾发表过《我们也曾仰望星空——怀念张衡》一文,并放在了本刊官方博客上(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这篇文章介绍了张衡生平及其文学、科学成就,也谈了作者对张衡地动仪的一些理解,读者张羲之先生读后,寄来稿件,谈到了他对地动仪的看法。经张先生同意,本刊将稿件原文在此发表,欢迎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目...
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2024年6月25日,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指出,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
17年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块肉都比它强
值得钦佩的是,两千多年前,张衡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制造出地动仪已经是令人赞叹的成就。除了地动仪的质疑,现代人也在积极研发新时代的地震监测系统。后世研究面对地震的破坏,许多人曾经感叹如果能提前预警就好了。然而,科技让这个梦想成为现实。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发生了一次约6.1级的地震。这次地震与以往不...
张衡地动仪被移出教科书,原因到底是啥?
总而言之,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对古代科技成就的复原和解读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在继承和发展历史遗产时所面临的挑战。教科书,作为塑造年轻一代知识结构的重要工具,对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当“王振铎版”张衡地动仪的科学性受到质疑时,这一模型自2017年起便被从教科书中移除。
中意合作在航天技术、文化遗产领域成果多多
2018年2月2日,中国电磁监测实验卫星“张衡一号”(CSES21)经“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位于内蒙古戈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是中意在航天领域合作取得的另一重大成就。中国电磁监测实验卫星项目由中意两国合作,如果不考虑欧洲航天局与中国签署的欧洲卫星发射倡议,意大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合作发射卫星的西方国家。“张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