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王安石是敌是友?崔铭诠释“君子和而不同”丨东坡大家讲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去黄州,王安石开始密切关注苏轼的诗文动向,只要有从黄州而来的朋友,他就要打探苏轼的情况,询问新作。得到苏轼的新作后,往往读得“喜见眉须”,并称苏轼为“人中龙”,并给苏轼“纠错”。苏轼在知道后,也常常大笑感叹,将王安石引为知己。历史性的时刻来临。元丰七年七月十一日,苏轼从黄州调任汝...
苏轼离开黄州,写下最“情真意切”的一首词,读懂的人都老了
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越是失意的时候,越想念家乡。儿时的小桥,屋前的石榴,能慰藉那颗的漂泊的心。在苏轼的印象中,故乡里藏着少年时那个无忧无虑的自己。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失意的时候,会想家,年龄大的人,更容易想家。1084年,苏轼已经四十九岁了。所以,苏轼说“百年强半”。人生的日子,已经不多...
东坡“文峰”耀黄州
????苏东坡当过密州、徐州、湖州、杭州、扬州等8州太守,当过吏部、兵部、礼部尚书,当过翰林学士知制诰……一生大起大落,在政治漩涡中沉浮,在屡遭贬谪中挣扎。????“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活了65岁,去世前两个月,写了这首《自题金山画像》。他写自己一生...
苏轼在密州做了什么?看潍坊人编排出6场大型音乐情景剧
苏轼虽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在密州灭蝗赈灾、扶贫济困、兴修水利、缉盗维稳,无事不尽心竭诚。经精心治理,密州灾情消退,盗贼平息,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政通人和的景象。苏轼高兴地说:“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他登上超然台,邀人“诗酒趁年华”。
明月与东坡邀约,来一趟密州(潍坊诸城)
苏轼新葺密州城西北的送客亭,取名“快哉亭”,苏辙和文同留下了歌唱此亭的诗作。苏轼非常喜欢此亭,后于徐州、黄州分别建有“快哉亭”,密州快哉亭,为“千里快哉风”的源头。3、雩泉亭——苏轼祈雨处苏轼为缓解密州的旱情,多次带领属下和百姓到常山山神庙祈雨,将庙旁山泉斫石为井,供周边百姓饮用和灌溉,...
苏轼被贬多次,客死他乡,他是如何应对精神压力的
在黄州时,猪肉非常便宜,所以苏轼常常自己下厨,于是“东坡肉”就这样诞生了(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四十九岁,贬谪黄州四年有余。这年春天,他奉调汝州(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朝廷有意减轻对他的责罚,甚至可能重新起用。四月,东坡带着家人顺长江而行,沿途游览山水、探访朋友,十二月抵达泗州(在安徽)。十二...
苏轼的中秋:在月光下找到心灵慰藉
最后,“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他神色凄然,只有寄望能够与弟弟团聚,共度美好时光。苏轼的中秋,无论是在仕途顺利时,还是在被贬黄州、儋州的困境中,他都能在月光下找到心灵的慰藉,写下动人的诗篇。苏轼的中秋,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宗师列传 唐宋八大家 苏轼、苏辙 解说词 可打印
撒贝宁:这幅字帖,两位一看就知道了,《黄州寒食帖》(《黄州寒食帖》,苏轼行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书帖上有苏轼被贬黄州所作的两首诗。)。苏轼是一个全才,不仅文章、诗词,在书法方面,那也是个大家。康震:《寒食帖》这幅书法作品,确实是非常地精妙。古代的优秀书法家非常多,为什么独独,要说它是第三...
一文道尽苏轼的一生
宋神宗怜惜苏轼的才华,王安石当时已经退休,也上书求情,苏轼被贬到黄州当一个小官。“乌台诗案”成为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一度心灰意冷,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以寄托情志。又在城东开垦一块坡地,种地补贴家用,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的书房
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在后衙超然台南侧修了一座花园,盖了一间书房,取名“西斋”。斋旁广种石榴树,花开时节一片灿然。“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开荒种田,将田地命名为“东坡”。在友人的资助下,在东坡盖了五间房,其中一间作为书房。因四壁涂刷白灰,画满雪景,遂取名“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