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民国第一届议会选举及宋教仁对责任制内阁的追求
宋教仁挑明了责任制内阁是他的主要目的,至于袁世凯在未来国会的总统选举中仍应当选总统,可以看作是宋的竞选策略。为了造成选举后实行责任制内阁的舆论,宋在竞选演说中还对政府的财政混乱、外蒙、西藏危机等放言批评。1913年2月19日,宋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欢迎会上,继续抨击政府的现行政策,并提出宪法这个事关国体的...
为袁世凯独裁的国家机关,究竟是怎样?看完才知总统权力大到没边
确立新约法的目的在于取消《临时约法》及其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而代之以总统集权和个人独裁的总统制,因此,新约法公布的同时,袁世凯即下令废止《国务院官制》,并以新成立的政事堂和国务卿取代了《临时约法》时代的国务院、国务总理及国务员。《临时约法》时期的最后一届内阁总理是熊希龄的“第一流人才内阁”。在...
民国初年的宪政挫折——新鲜出炉的“临时约法”
一是增加“临时副总统”;二是“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三是宋教仁一贯坚持的主要用于架空虚置最高权力的集体协商、署名限权的责任内阁制条款。核心内容有:“国务各员执行政务,临时大总统发布法律及有关政务之命令,须副署之。”按照该项修正案,总统制的临时政府便具备了内阁制的部分特点。1912年1月2日,来...
1913年,选总统费尽心机,袁世凯为何如此难?真相:他得罪进步党
(1)取消责任内阁制,采用总统制;(2)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删去《临时约法》中“但须交参议院议决”条);(3)大总统得任命文武官员(删去《临时约法》中“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条);(4)大总统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删去《临时约法》“须经参议院之同意”条)。此外,另行增加的两条是...
“宋教仁遇刺案”是他给破的案?看他怎么在三天内获得凶手的消息
若实行总统制,政权则掌握在袁世凯手中;若实行责任内阁制,政权将集中于内阁,革命党人还有机会通过议会竞选来控制内阁。他本来在上海活动,准备组织内阁,竞选国务总理,与袁世凯进行角逐。袁世凯一直有称帝的野心,此时他感到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人,将是他独裁统治的最大威胁,就有意收买宋教仁。袁世凯曾经用金钱收买...
民国初年的政体之争:总统制还是内阁制?最后还是成了“军阀制”
那怎样才能变总统制为内阁制,并将其合法化呢?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改此时正在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在孙中山一方看来,法律一旦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将责任内阁制通过《临时约法》固定下来,是对袁世凯就职后最大的限制。三、民初共和制度的困境
民国档案︱辛亥革命后日本舆论界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关注与讨论
他认为君主制与共和制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民对于政治的参与度,既然清政府在推行代议制政治上有所计划,那么实行共和制的中华民国更应完善议会制度。另外,副岛义一和寺尾亨都认为中国更适合总统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他们指出在美国总统选举是一件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但中国人还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正确理解选举,因此“还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的“主权在民”思想
据许多“辛亥革命”重大事件亲身经历者的回忆,当年,这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过程,其事实真相是这样的——第一,孙中山发起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其实并非只是狭隘地针对袁世凯个人。孙中山的目的,是想为将来所有民国政府要员——不论是由何党何派来执政,不论是由何人来当总统——事先建立起...
严泉︱从世界看民国初年:历史特殊时刻的制度透视(下)
会议中曾有议员指出法国的责任内阁制度造成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更为难得的是,还有少数议员在反思民国临时政府一年半来宪政运作的经验教训。当然,像美国制宪代表般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深刻的理论见解,显然是多数民国制宪议员无法比拟的。(三)制宪方法:抗争性或妥协性的选择政治妥协是制宪与民主转型成功的...
民国议会制崩盘史
《临时约法》共7章55条,作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确立了下来。它开宗明义地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一律平等,并享有一系列的民主权利。同时,《临时约法》规定民国政体采责任内阁制,由参议院、总统、国务员统治权,总统虽总揽政务,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免国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