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忘挖井人!《你好种地少年2》十个勤天体验吐鲁番多彩农业
节目中,十个勤天参观了坎儿井民俗园,并在导游的生动讲解下,了解了坎儿井的地下生态,并被古人人工挖渠的奉献精神所震撼,深切明白了“喝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此外,少年们还进行了一场“长管吸水”游戏。其中,陈少熙独自用舌头发力,率先完成了挑战。而在之后与李耕耘的“龙吸水”冠军之战中,陈少熙更是仅用五秒...
语文版新教材替换40%课文 增加中华传统文化比重
比如,保留了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但也有些篇目虽然内容很好,文字也不错,但是由于和时代要求不符,还是被撤换。比如《谁勇敢》这篇文章,有些老师建议保留下来,但最终还是更换掉了,原因就在于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马蜂...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由来
水井挖成后,清澈甘甜的井水从井中涌出,极大地改善了沙洲坝村村民的饮水条件,解决了沙洲坝村民的吃水问题。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此表达对毛泽东同志和红军战士的感激之情。这个故事首次被公众所知,是通过1951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图片报道...
长征路上学党史|再回首 不忘挖井人 不忘来时路
“吃水不忘挖井人。”红井边,游客抚摸井沿,探看井水,轻念石碑刻字,排队合影留念。红井旧址管理处副主任赖青盈介绍:”红井革命旧址群是全国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研学学生数量较往年有很大增长。”来自浙江舟山的陈耀国是特地带孙子来看红井:“这篇课文我记了50年,一直想带子孙来看一看,这也是一种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吃水不忘挖井人》被选入新教材,一直沿用至今
图|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掠影其实这件事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村民想到了伟大的领袖曾将带领这里的乡亲打井的事情,便产生了无限的怀念之情,为了不让后代忘记这件事,乡亲们就在井的旁边立了一块石碑,碑上写了几个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跟着课本游江西!这些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让人泪目
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年级:一年级下册地点:瑞金市沙洲坝村红井红井革命旧址群位于瑞金城西的沙洲坝镇沙洲坝村,占地面积约600亩(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里是毛泽东主席为群众开挖水井——红井的所在地。苏区时期,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加上中央机关的进驻,军民用水愈加紧张。看到群众在挑...
跨越时空的精神呼唤 ——品读《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
当我们看到红井时,我们会想到曾经学过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说到井冈山时,我们会想到《八角楼上》和《朱德的扁担》;当我们在抗日剧里看到那些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场景时,我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涌出很多个英雄的名字,比如:邱少云、赵一曼、黄继光、董存瑞……这些小学时曾经学过的课文,这些曾经激励过几代...
让课文里的红色故事活起来
如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限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书本体例,原文仅103个字和一张水井的照片,对于挖井的原因只有一句话:“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我在《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中以《红井水,清又甜》为题,用了2800字的篇幅,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朱虹:《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
如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限于小学生水平和编书的体例,原文仅103个字和一张水井的照片。课文上讲挖井的原因只有一句话,“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我们在本书中以《红井水,清又甜》为题,用了2800多字的篇幅,从1931年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主席关怀群众生活的...
第五届小学生课文朗读大会作品征集开始
吃水不忘挖井人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赠汪伦(李白)静夜思(李白)二年级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邓小平爷爷植树望庐山瀑布(李白)夜宿山寺(李白)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三年级不懂就要问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