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与展望 | 科技导报
分析了当前水下考古现状,提出了6项发展建议:研究方向从单纯的水下考古向全面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转变;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水下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加强地球物理探测等水下考古探测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水下考古资源调查和数据获取能力;将深海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系统转化为深海考古能力;重视水下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
考古2023|隋唐考古:昆明池旁漕运船,宫人斜里红妆墓
主动性、以学术问题为导向的发掘成为主流,与民众社会生活相关的里坊、市场等格局探索成为学术目标;其二,边疆城址本年度考古项目增多,新发现拓展了研究时空;其三,围绕平面布局与沿革展开的城址考古工作成效显著,新技术、新理念广泛应用到城址考古中。
隋唐考古:昆明池旁漕运船,宫人斜里红妆墓
主动性、以学术问题为导向的发掘成为主流,与民众社会生活相关的里坊、市场等格局探索成为学术目标;其二,边疆城址本年度考古项目增多,新发现拓展了研究时空;其三,围绕平面布局与沿革展开的城址考古工作成效显著,新技术、新理念广泛应用到城址考古中。
张丹丹 | 论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学人的东北“学术戍边”
书中第一章“渤海岸及其联属内地上文化之黎明”通过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的方法,证明“东北与中国北部在远古为同种”,论述了商人起源于东北,此后诸章以时间顺序论述了燕、秦、汉时期东北与内地的交往,两汉魏晋时期在东北设立郡县、在东北羁縻朝贡国和东北地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等。傅斯年重点突出了生活在边...
“影视化形式的早期中国文明简史”,大型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开播
首集内容聚焦“秦汉”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汉化育民意,使统一成为中国人历两千年而不变的认同。统一而不断强大的中国,从秦汉时代启程,建构起多元一体的文明,持续发展至今。纪录片首集《秦汉》,依托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从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代木方、渤海湾畔的秦代行宫遗址、秦直道遗址、汉...
考古2022︱隋唐考古:天街五桥近紫宸,幡影伽蓝无尽藏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东侧(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遗址西约100米为唐代渤海国的温特赫部城,西北约4公里为唐代渤海国的东京八连城。2016年至2022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对古城村1号、2号寺庙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东西问 丨 白云翔:考古研究如何见证中日文化交流?
这800年间,根据考古发现,尤其是日本列岛发现的从中国传入的文物,在东亚社会历史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跟日本列岛间的交流历经五个发展阶段,各阶段交流的方式、内容和性质也有所不同。第一阶段大致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末,主要是稻作农耕技术从中国向日本列岛的传播。
新书推荐丨《海岱地区商周考古与齐鲁文化研究》出版
作者简介刘延常,男,1966年7月出生。2020年6月至今,担任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馆员。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8年8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第二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党总支副书记、研究馆员。1993年9月至1994年5月,参加国家文物局在...
中国考古简史
按:本文以2021年中国考古学会等单位评选出的“考古百年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为基础,补充了一点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关键事件,整理出非常简要的中国现代考古史。全文25700字139张图,受篇幅所限,有大量的考古工作者及重大发现没有提及。(文章较长,建议收藏阅读)“考古”一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内容简介-光明日报-光明网
甲骨文发现以前,殷商史差不多停留在传说阶段,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得一大批商代的真实史料呈现在学人的面前,地下出土的文字资料与地上传世的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使得人们对商代历史文明的认识与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以及商代考古发掘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10.青铜文明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也称为青铜文明。在夏代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