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都点赞!12岁男孩手绘6米恐龙版清明上河图
前段时间,古生物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到浙江宁波开讲座,丁跃洋就第一时间报名,还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恐龙版”《清明上河图》带去了现场,收获了徐星院士的点赞:“太棒了太棒了,这个真是奇思妙想!”VideoPlayerisloading.00:00/00:00Loaded:0%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我的履职故事|徐星委员:场馆科普未来大有可为
徐星: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作为一名古生物学者,由于专业的特点,我在学术生涯的初期,就开始涉足科普领域,通过科普文章、科普纪录片和科普报告等形式,传播古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二三十年来的实践,让我亲身感受了科普领域的巨大变化——从科普产品的多元化,到...
《自然》封面文章遭质疑 “最小恐龙”成乌龙?
据徐星介绍,《自然》最少有2个同行评审,最多可达5个,这取决于文章内容涉及领域的大小。这篇文章的研究方向比较窄,也许找到的就是两个鸟类专家,恰好他们也陷入了“鸟类思维”。如何选择评审专家,如何看待评审意见,每个杂志的具体操作方式不一样。匿名专家提到,《自然》审稿规定明确指出,杂志没有由高级科学家组成的...
冯唐:只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是要守住的底线
徐星:从《万物生长》到《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到《北京北京》,你后来的写作是有很大变化的。冯唐:我觉得贵在顺其自然,要先有真,才能有善和美,否则善是伪善,美是假美。你写的只能是你当时理解的东西,你一旦写你不理解的东西,那就跟现在咱们看到的很多影视作品一个水平了。北京三部曲,《北京北京》、《十八...
《自然》杂志专访中科院古脊椎所徐星研究员
2012年9月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记者KerriSmith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的专访,这篇4页长的文章详细回顾了徐星研究员的如何进入古生物研究领域,列举了他近年来在恐龙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分析了他取得大量成果的原因,他的家庭生活以及他未来的研究计划。文章也引用了国内外同行对徐星研究员的...
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与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裴文中有着密切关系
据腾讯科学(Everett/编译):科学家对冰芯物质的调查结果发现,位于古老北美的克洛维斯人灭绝事件或与“大冻结”有关,该种群存在于12900年前,有证据显示克洛维斯人的消亡涉及一次神秘的宇宙事件(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研究人员认为位于格陵兰地区的冰层中隐藏着关于地球远古气候变迁的信息,克洛维斯人灭绝时期地球上出现了温度急剧下降的奇怪现象...
残雪为什么在国外更受欢迎?
现代派文学有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在这前后有一批更年轻的作家涌入到文学场里面来,他们提供了一批全新的作品,像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莫言的《红高粱》。残雪也是这时开始进入文坛,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她80年代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一个作品,叫《山上的小屋》,是很短的短篇,...
不读书的时候,我们如何学习|科学|宇宙|徐星|恐龙|动物学|食物链...
徐星撰写的《飞上蓝天的恐龙》被收录入人教版小学4年级的语文课本。他用短短千字,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进化的过程。正是这篇科普文章,唤起了许多孩子对恐龙的兴趣。课程亮点●从三叠纪到白垩纪,还原真实的史前世界本门课程带孩子回顾恐龙称霸的时代,还原恐龙的长相和生活习性,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可以进...
专访|王尧:在写作中安放自己,探寻来路
我记得我好不容易找到了徐星的住所,他在地下室接待了我,他在那里写了《无主题变奏》。在一个特点的环境中,你会获得一种与文本相关的特殊气息。还有采访刘锡诚时,他还借给我一些重要的文献,包括拨乱反正时期的一些会议记录、车马费和粮票的发放记录等。这些都让我有回到历史现场的感觉,是做口述史的收获之一。
恐龙,也许并未灭绝 - 北京日报客户端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作者就是徐星,这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试图告诉孩子们一个大胆的猜想:恐龙,也许没有灭亡,鸟类,就是它们的后裔。重读写于10余年前的文章,上月刚刚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的徐星笑得很开心,在他心中,这篇不足千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