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建设滇池湖滨生态缓冲带助力湿地修复 “四退”筑绿岸 “三还...
据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凯介绍,截至“十三五”末,滇池湖滨已建成生态带6.29万亩,形成了平均宽度约200米的闭合生态带,有效恢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我们对草海湿地、滇池绿道、截污管道、入滇河道等进行改造建设,2022年11月,草海北片区生态湿地功能改造提升完成。”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昆明草海项目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佘...
昆明拟出台两部重磅规划,明确滇池流域8个县区生态修复重点
生态修复分区包括高山峡谷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区、中山峡谷农业生态系统修复区、低山湖盆城市—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修复区、低山湖盆城市—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修复区、低山湖盆自然—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修复区、高原岩溶农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修复区。基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特点及生态系统特征,昆明将着重解决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
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
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我们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比如,长江保护法就规定,国家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治理。再比如,一度饱受“围湖”和“贴线开发”之痛的滇池,在从“人进湖退”到“湖进人退”的空间转...
昆明建设滇池湖滨生态缓冲带助力湿地修复
据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凯介绍,截至“十三五”末,滇池湖滨已建成生态带6.29万亩,形成了平均宽度约200米的闭合生态带,有效恢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我们对草海湿地、滇池绿道、截污管道、入滇河道等进行改造建设,2022年11月,草海北片区生态湿地功能改造提升完成。”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昆明草海项目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佘...
美丽高原湖泊湿地“花—鱼—螺蚌—鸟”生态修复新路径及其应用
鉴于高原湖泊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十分独特,对于滇池前期生态修复曾经照搬我国东部湖泊治理的经验,如采用鲢和鳙控藻或者种植芦苇等外来物种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难以避免外来物种对高原湖泊湿地独特生态系统和土著物种的影响;而曾经通过行政手段广泛采用的水葫芦治理方案,其负面生态作用更为严重。
事关滇池保护!《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优化、调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流域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第四条滇池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昆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是昆明...
昆明建设滇池湖滨生态缓冲带助力湿地修复—— “四退”筑绿岸...
滇池湖滨生态缓冲带的华丽转身,离不开昆明市的不懈努力。自2008年起,昆明市便启动了“退塘、退田、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的“四退三还”生态建设工程,对湖岸线外延200米内的农田、鱼塘、房屋等进行清退,恢复建设湿地,成功清退了大量占用湖滨生态空间的建设用地,为滇池生态系统留出了宝贵的生存空间。据...
“高原明珠”滇池展新颜
从“人进湖退”到“湖进人退”,滇池保护治理坚持系统规划、科学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控源截污、节能减排;坚持生态修复、系统提升;坚持社会共治、综合管理。“走过弯路,更认清了下一步方向。”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保护滇池已成共识。
滇池现在怎么样了?昆明为了恢复滇池水质,付出了多少努力?
截流了城区内污水后,最后就是截流河道的污水。规划之后,所有流入滇池的水源河道都进行了治理。治理了污水之外,之后便是给滇池补水。云南省采取的措施是,从金沙江、南盘江等河流调水给滇池,加大滇池每年的水循环。最后,便是逐步修复滇池的生态系统。要进行动植物的综合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水质。当年的情况是一边治理...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四)制定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方案,组织实施河道截污、清淤、生态修复、保洁等工作;(五)制定并实施入湖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六)建立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制度和收集处置系统;(七)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作,建设和保护湿地、林地;(八)法律、法规和昆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