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基本上就是技术加政治的教育
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政治教育。《论语》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即教育的内容就是上古文献、行为规范、忠厚的品格和可靠的人际关系这四项。而孔子的“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其目的却是“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王登科:“变态”的米芾|书法|草书|画史|黄庭坚_网易订阅
有宋以来,由于社会变革的原因,一切处于“常态”的社会质素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与观念。通常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变态”。历来学者普遍认为,这种社会转型中的“变态”,是以市民文化兴起、即所谓的“市俗化”为基本的动因。此际的文学、艺术,当然更包括书法在内的“新尚”,...
田澍|“法后王”:张居正的政治思想与实践
张居正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综核名实”是张居正行政的显著特点,他不会像王安石“对宋朝建国以来所施行的有关财政、经济、军事、教育、选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几乎全都采取了否定态度”那样全盘否定明朝制度。张居正能够吸取王安石的教训,直面现实,注重历史的继承与发展,肯定符合“时宜”和能够“安民”的“祖宗成法”,...
石岩刚:清前期多语种文书中皇帝称号的演变
乾隆帝在《永佑寺碑文》中称“我皇祖圣祖仁皇帝,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圣王,福慧威神,超轶无上”,其后又在《重修弘仁寺碑文》中说“我皇祖再世如来,现转轮王相”。以上说明,康熙时期,蒙古和西藏等地所用“文殊皇帝”称号并没有得到清朝官方或皇帝的正式接纳,以致这一称号并未在宫廷传播开来,因此才有了乾隆帝将...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上述“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早已衰落的殉葬制度为何在明朝死灰复燃?
在朱元璋“严内教”的措施下,后宫女子的生活被限制在了规定好的框架模式内,生死之权全由皇帝掌控,再也没有机会影响明代的政权(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明史·后妃传》评价:“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由此可见,殉葬制度是由朱元璋开始的维护统治的手段,杀妃嫔是为了防止前朝后宫干政。
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民国初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就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指出,“教育有两大类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同上。在“教育独立”的理论阐述中,他强调的是教育要不受政党的控制,教育要摆脱教会的影响。
从吕雉临朝承制漫谈中国古代的皇太后干政
其后各代王朝统治者都极力避免后宫干政的发生,其中明代从对后宫的管理和后妃的选秀范围入手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史书给予了高度评价:“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主要有以下措施:1.缩减后宫规模,加强内部管理明朝初立,在设置后宫机构和女官人数时,明太祖认为按照汉、唐制度机构...
争鸣:我们有无真正的美术教育家
也许更多人会问:怎么办呢?为什么不提出解决方案呢?谁有能耐就亲自来试试看啊?……民国时期蔡元培等掀起“教育独立”讨论思潮,可敬的蔡元培先生1912年2月提出“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1922年3月时隔十年再提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
2013年广州中学名校校长访谈录之执信何勇
在蔡元培先生看来,这三者都没有超轶政治,是“现象世界(此岸世界)的教育”,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世界观、美育主义,“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是“实体世界(彼岸世界)的教育”,其意义在于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发展,着力培养人的信仰、人格、情操,“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