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抉择的2008
这是中国过去20多年来首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超过GDP的增长。莫尼塔研究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农村居民一直处于收入偏低的地位,但农村调查数据显示人均5000元以上收入家庭所占比例加速上升,这一群体正成为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加快的主要力量(见图7)。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交通通信及娱乐消费是未来农村消费升级的重点。
财政政策回归本色 相机抉择是灵魂
“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灵魂和关键”,就是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特定任务,适时调整财政政策。显然,财政政策要担当宏观调控的重任,就要防止将这一政策变成利益博弈的工具,要坚持“相机抉择”、而不是“相利益抉择”。“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讲的中性财政政策”。金人庆直接了当地将这二者的...
【智库动态】张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探索——中国20世纪90...
主要原因有: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不足或无资本金注入、企业缺乏资本金补偿机制、企业经营目标多元化(主要是“企业办社会”)、国有企业税负过重等等。[12]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和政策上的原因。从体制上讲,国有企业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企业负责人并非企业所有者;即便在“承包责任制”之下,承包人也没有足够的激励...
盛松成:我国连续小幅降准反映了货币政策“试错”的过程
无论是弗里德曼提出的以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操作方式,还是泰勒规则,都是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实践中,尽管相机抉择屡屡受到挑战,但大多数国家仍然以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为主。且不论货币中性论本身仍存在颇多争议,货币政策往往是着眼于中短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机抉择较能满足经济运行中的各种...
新思路!盛松成:我国货币政策“试错”的过程
一、“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关于货币政策应按照单一规则进行还是相机抉择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各有利弊。“相机抉择”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货币供应,以免经济增长过热;在经济衰退时期增加货币供给,以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其灵活性高,但缺乏预期管理、政策时滞难以把握,且政策施行的主观任意性可能挑战货币纪律...
论中国的“潜在产出”与央行“掰手腕”
风险提示:央行是政策制定者,也是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央行也是市场的一份子(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因此,利率的走势取决于动态信息,央行也是相机抉择。只能说基于当前的信息,得出的结论如此。如果作为投资经理你说再来个贸易战、新冠、战争等黑天鹅,意料之外的因素即使PBOC,纵也难以预料。
央行原行助:2013年钱荒完全是微观主体与宏观部门的博弈
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潮是强调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功能,强调通过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弥补市场失灵。第二个阶段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反思过度运用货币政策可能严重干扰经济运行、引发持续通胀等不利后果,强调提高货币政策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其中最为重要的做法...
【招商策略】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与日股泡沫:日本教训与A股启示...
1981年美国新一任总统里根就任,他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措施,被后续解读为“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通过减税、加速企业折旧以及改革一系列有碍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市场自由竞争的政策空间。
盛松成:各国央行盯住2%通胀目标是刻舟求剑
上世纪80年代末,发达国家央行货币政策从相机抉择向单一规则转型,央行货币政策目标逐渐向就业和通胀两个目标收敛,无须考虑其他目标。货币政策逐渐与金融稳定相分离,央行承担货币政策职责,专注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金融稳定职责另由其他金融监管部门承担。
中国为何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公式从20世纪50年代一场关于货币政策的争论谈起上世纪50年代,国际上围绕货币政策发生了一场“规则”与“权变”之争。以国家干预经济为基调的凯恩斯学派,倡导“相机抉择”的所谓“权变”政策。在他们看来,经济生活仿如一条有着荣枯周期的河流,而货币供应就是一道闸门,政府作为“守闸人”,应时刻根据“河流”的荣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