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财产税值得关注?未来扩大房地产税试点或领先于立法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将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我国地方税收收入源于地方税与共享税,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共享税日益成为我国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税收入占比较低,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小。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共服务建设与民生支出日益扩大。但由于中央与地方事权划...
中国改革为何屡屡失败,积重难返?看看专家怎么说!
首先,税制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税制合并上,而应该从制度上约束政府的增税行为,真正减轻百姓的负担。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官员滥用权力增加百姓的负担。最后,我们应该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税制改革之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持续发展。在当今...
唐朝中后期私盐贩为何层出不穷?盐税制改革背后的利益博弈
盐政改革对唐朝的影响唐朝中后期的盐政改革,无疑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缓解了战争和动乱带来的财政危机。然而,盐政改革也有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盐政改革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矛盾。高额的盐税使得食盐价格飞涨,百姓生活困顿,而盐商则借助盐引和窝引牟取暴利,成为富甲一方的豪富。盐商与官员也...
黄宗羲指出每次“并税制改革”初期虽降低农民负担但很快便适得其反
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搞并税,就会催发一次杂税摊派的高潮,无论是唐代两税法、宋代王安石改革、明代张居正改革、清代摊丁入亩,都没能跳出这个历史循环。归根到底,只有真正做到民主监督和尊重纳税人权利,才能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许超雄:唐代两税法确立两大税收原则
叛乱虽被平息,但对国家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严重冲击,迫使朝廷进行制度改革,赋税制度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建中元年(780),唐德宗在宰相杨炎建议下,以原有地税和户税为基础,统一夏、秋两季各项税收,是为两税法。两税正式取代租庸调,成为唐王朝主要税收项目。均田制瓦解引发税制改革...
唐代两税法:简化种类,却能增加税收、减少官员腐败
多重弊端引起的税制改革1.土地兼并和百姓失地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来看,王朝中后期总是会出现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即土地兼并和政府税收减少的问题,唐朝也不例外(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唐朝在藩镇割据之后,百姓流离失所,大地主阶层乘机巧取豪夺,一种方式是凭借武力强行从农民手中圈地,或者占领无主荒地;另一种方式是以满足农民生活为条件,...
译者手记︱唐宋之际的国家、地方与财政
结合实际颁布的两税法中引入定额制(税额整体固定化)和放弃杂徭合并这两点,可以充分体现出唐朝中央在面对地方政府对税制改革消极态度时的妥协和让步。最终,杨炎计划的中央集权意图未能实现,两税法是在地方财政利益和中央财政收入增加之间取得平衡,才得以推行,并没有真正起到削弱藩镇和州的财政权力的作用。此后,唐朝中央最...
黄宗羲定律:为什么帝国减税的结果是加税?
在唐代初年,唐帝国税收实行“租庸调”制度。所谓的租庸调制度,就是说土地税(也就是“租”,按土地征收谷物)、人头税(即“庸”,按人口征收绢)和户税(即“调”,按户征收麻布)并行征收。到晚唐,宰相杨炎(727年-781年)将之改革为两税法。两税法的含义,是固定一年两次征税(秋季及夏季),但征税的内容、标准只有...
深化对财政建设规律的认识
建设强大的财政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财政建设关系国家稳定与发展,财政强则国家强,财政弱则国家弱。从我国历史看,西汉的盐铁专卖、唐代的两税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明代的“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为这些王朝的发展奠定了重要财政基础;而许多朝代末期的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和政权更替,大都是从财政衰败开始...
历史名师解读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题:增强开放性,突出史学性
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学科采用3道主观题共计52分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能力,其中第17题(1)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第18题通过1920年上海厚生纱厂在湖南招收50名女工,湖南《大公报》对其用工待遇提出质...